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再出新成果 科學家解析月球表面太空風化作用機制

        新華社 2022-04-15 18:21:08

        我國科學家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月球表面的太空風化作用主要受到微隕石撞擊、太陽風及宇宙射線的輻照等因素共同作用。科學家解析了月球表面不同礦物的太空風化作用機制,對更好認識月球表面物質(zhì)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由中科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電子顯微鏡實驗室高級工程師谷立新與合作者共同完成,相關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發(fā)表。

        月壤顆粒表面形貌。(中科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圖)

        “數(shù)十億年來,月球表面遭受了強烈的太空風化作用,這些過程極大地改造了月球表面物質(zhì)的微觀形貌、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深入研究太空風化作用的過程與機理,是認識月球表面物質(zhì)演化和空間環(huán)境變化過程的關鍵。”谷立新說。

        然而,由于月壤顆粒的尺寸微小且微觀結構復雜,難以區(qū)分微隕石撞擊和太陽風輻照的特征差異,造成對太空風化作用機制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對此,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實驗室開發(fā)的一系列分析方法,獲得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單顆粒表面多相物質(zhì)在相同太空環(huán)境下的不同微觀結構響應。

        太空風化作用過程及不同礦物相的響應模型。(中科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圖)

        “結合單顆粒多相物質(zhì)表面形貌及內(nèi)部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月壤的太空風化作用主要是受到微隕石撞擊、太陽風及宇宙射線的輻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各自貢獻需要借助于精細的形貌和結構表征才能區(qū)分。”谷立新說。

        此外,由于“阿波羅”“月球號”采樣點都處于月球低緯度地區(qū),而嫦娥五號采樣點位于中緯度地區(qū),該研究為月球不同緯度的太空風化研究提供了獨特視角。(記者張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