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祁東:農旅融合 游客好去處村民富口袋

        光明網 2022-04-24 16:21:32

        “祁東有個高峰茶場,你知道嗎?面積蠻大。”今年以來,位于湖南省祁東縣馬杜橋鄉石門山村的這片綠地人氣劇增,已成為衡陽及周邊老百姓熱門“打卡地”。

        (高峰茶場全貌 付姣龍供圖)

        4月23日上午,市民曠女士趁著陽光正好,約著幾個好友到茶場“踏綠”,她不斷轉動著手機,記錄著不同角度的茶場美景。游玩間歇,還跟著周邊百姓一起走進茶壟體驗采茶,臨近午時,帶著自己所采“戰果”又去山下“茶工廠”客串“炒茶技術員”。

        “茶場面積3000多畝,谷雨前制綠茶;谷雨后制紅茶,夏天山上又涼爽,一年四季都有游客。”馬杜橋鄉石門山村村主任肖勝國指著眼前的“綠色海洋”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先后投入十多萬元用于茶場管護,現在茶葉品質、產量都不斷上升中,帶來的游客數也成倍翻番。

        祁東縣馬杜橋鄉高峰茶場位于衡陽、祁東、邵東交界處的“三陽山”半山腰上。當地常年云霧繚繞,土壤肥沃,氣候適宜,久負盛名,所產“高峰”云霧茶先后獲得國家、省級“優秀名茶獎”達30多項。當前,茶場作為村集體經濟,通過改良升級茶樹品種,改進茶葉加工工藝,銷售模式形成了線上線下聯動的局面,今年,高峰茶場第一批茶已通過電商平臺快遞發貨售出部分。

        “綠色海洋”絕非僅有觀賞價值,它帶來的除了美麗經濟,其背后蘊含著巨大的綠色經濟,不僅讓市民欣喜,喜悅之情也寫在村民臉上。“茶場每年都會搶時令制‘明前茶’,最多時附近一百多個村民山上采茶,我們每天有80——110元的收入。”張安琴是附近村民,當天她也在茶場采茶,但現在已是谷雨后,打算采回去自己制點紅茶喝,多余的送親朋好友或者去街上散賣。

        (高峰茶場采茶現場 付姣龍供圖)

        “我們在茶場修了兩個魚塘,修了原生態的石板路、游步道1600米,周邊還修了一個公廁,打算明年還在周邊路旁種一些花卉,到時候景觀越來越美。”50多歲的肖大爺是這片“綠色海洋”的管護隊長,近兩年來一直“掌管”茶樹,他與村里十多位農戶一道,一面悉心呵護茶樹成長,一面看著周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我看著茶場興建,跟著學習茶樹管理、制茶手藝,一直在家門口的土地上,享受著勞動的快樂。”據了解,這片綠色讓周邊二十多位老人,謀到了工作,富足了口袋。

        以茶為媒,昔日安靜的石門山小村莊也變得熱鬧起來。不少農民趁著勢頭,在周邊擺起了攤位,石門山村“茶工廠”隔壁是一棟棟易地安置房,村民賣起了自家菜園里的“土貨”,玉米、番薯、青菜等等成了游客爭相選購的“香餑餑”。

        山清水秀,茶園飄香,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湖南祁東縣石門山村村干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信心更足了,勁頭更大了。“我們村有‘小張家界’之稱,徜徉茶場,還可以去看‘石門三疊’看巨石,滴水龍潭戲水,一腳踏‘三陽’看日出,”肖勝國介紹說,打算在鄉村小路上搭建小橋、涼亭連接起來,借著這片茶場融合當地“紅色資源”等文旅特色,把周邊景色好好整合、提升,讓游客欣賞茶園美景有體驗感,走在山村古道有神秘與歷史感。(曾愛軍 陳延上 付姣龍 曾祥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