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直播火爆背后 心內(nèi)科專家:運動需量力而行

        央廣網(wǎng) 2022-04-26 11:28:42

        央廣網(wǎng)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王國菁)最近,社交媒體上的健身直播火了。不過專家提示,運動有助于身體健康,但不合理的運動會適得其反,給身體健康帶來負擔。

        建議運動前先進行健康評估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心內(nèi)科主任李佐民在接受央廣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每個人身體情況不一樣,在運動之前應(yīng)進行健康評估,開具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并不是經(jīng)常運動的人就一定健康。”李佐民建議,除經(jīng)常運動以外,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及隨時關(guān)注自身健康狀況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過量運動造成的不良后果。

        持續(xù)高強度運動不利于健康

        “青少年、中青年以及老年人之間,所面臨的身體狀況不一樣,人群中的疾病種類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運動類型和運動強度。”李佐民認為,運動強弱有定義,通常是用運動過程中的心率來衡量。

        如果運動過程中,心率每分鐘低于120次,則屬于低強度;如果每分鐘心率在120~150次,則屬于中等強度;如果每分鐘心率在150~180次,則屬于高強度;如果超過180次/分,則屬于超高強度。從醫(yī)學角度而言,持續(xù)高強度運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身體健康。

        基礎(chǔ)病人群需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不同于健康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李佐民介紹,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一些運動是合適的,有些運動則不太適合。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運動前,首先要評估疾病是否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如果處于發(fā)病期,則不適合運動,需要靜養(yǎng)休息。其次,要了解自身疾病的嚴重程度,評估什么樣的運動適合當下身體狀態(tài)。建議此類患者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走、游泳、太極拳、廣場舞等。

        老年人適量運動有這些評價指標

        由于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高發(fā)人群,李佐民建議,老年人應(yīng)適量運動,不提倡高強度運動。

        究竟怎樣的運動量是適量的?李佐民表示,衡量運動是否適量有兩個評價指標:一是活動量,二是活動強度。

        如果運動的目的是健康,建議每周做三四次有氧運動,中間要有間隔,每次活動時間在三十分鐘左右。運動強度一般是以運動最高心率的60%-70%為準。

        關(guān)鍵詞: 量力而行 心內(nèi)科專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