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新區新場,古丹路方艙醫院。
4月17日下午16時,該院正式開始接收新冠患者,由湖南省援滬中醫醫療隊(以下簡稱“總隊”)全面接管。
其中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療隊負責一號樓AB區,截至4月21晚,共接收患者184人。
4月22日,服從省隊統一調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療隊將上述患者移交給兄弟醫院醫療隊,“換防”至二樓新開病區,接管人數增至340名。
一程“硝煙”一程歌。驀然回眸,醫療隊抵達上海不到一周,卻留下了一個個值得銘記的小故事。
抗疫老將,當仁不讓成主心骨
省隊中,其中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領隊游柏穩是湖南省新冠肺炎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也是本次總隊醫療組組長。
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抗疫老將,長沙、株洲等多地的中醫抗疫,都留下了他親臨一線指導協調的身影。
4月15日,抵滬第一天,領隊游柏穩連稍事休息都顧不上,就馬不停蹄地與上海第七醫院對接,劃分方艙分區。
此后連續兩天,他抓緊一切時間,進艙規劃功能布局,現場指揮調度。
圖為領隊肖文明、醫療組組長游柏穩一行規劃方艙功能布局
本著對醫療團隊負責的態度,游柏穩要求,正式開艙之前,總隊所有新隊員都必須在老隊員帶領下,至少“試進艙”一次,熟悉所有艙內操作流程。
同時,要求院感專家,嚴格考核所有隊員,必須人人掌握防護服的穿脫流程,以及意外暴露的處理。
4月17日正式開艙,領隊游柏穩更是忙得腳不沾地。一方面,他安排中醫附一、附二的老隊員做好預檢分診,并幫助其他市州醫療隊做好系列接收工作;一方面,帶著我省“嫡系”部隊,每收滿一個病區、安置妥當,就移交給其他醫療隊,轉而開辟新的病區。
就這樣,直到4月21日晚,所有滿員病區交接完畢,他便帶著我省醫療隊“更上一層樓”,開辟二樓新病區,一次性收治340人,有效擴充了整個方艙的容量。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過程中,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抗疫雙雄”——祁雙林、華光兩位副教授,憑借豐富的抗疫經驗和過硬的專業本領,成了游柏穩的得力助手。
此前,他倆曾先后兩次聯袂出征。2020年,援助武漢;2021年,馳援張家界。
無論開艙前還是開艙后,這對“雙雄”組合都配合默契,經常是一人負責預檢分診,一人指導病區收治。
圖為“抗疫雙雄”祁雙林、華光
連夜協調,一家五口“患”團圓
4月21日一早,方艙里出現溫馨一幕——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你們真是太好了!”124床的朱女士,用沙啞的嗓音,對著我省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的醫務工作者連連道謝。
她懷里抱著一歲兩個月的“滿崽”,身邊依偎著兩個七八歲的小女孩,三個都是她的孩子。其丈夫也謙恭地站在一旁。
原來,朱女士確診后,于4月19日帶著小兒子入住古丹路方艙醫院。不料,第二天就得知7歲的小女兒也確診陽性,即將送到臨港方艙醫院,丈夫不得不陪同。那么,家里還有個8歲的大女兒怎么辦?一時間,夫妻倆一籌莫展。
得知實情,領隊游柏穩親自出面,連夜跟上海第七醫院協商,于21日早上,把朱女士的丈夫和兩個女兒全部轉到古丹路方艙醫院,讓一家五口得以團聚。
合家團聚的一家五口
這個插曲,只是短短幾天內所形成的和諧醫患關系的一個縮影。
方艙患者,群體結構復雜,需求不一。有的是全家入住,希望住在一起;有的特別注重隱私保護;有的需要為孩子提供上網課的便利……而方艙的客觀條件有限,連獨立的衛生間都沒有。
針對這種情況,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副部長譚磊,在援鄂“老兵”蔣霞護士長的配合下,將不規整的病區分為男區、女區和家庭區,合理分配床位,盡量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多方施技,中醫特色“震”方艙
方艙醫療條件有限,中醫特色療法大顯身手。
除了日常發放上海協定方和蓮花清瘟顆粒以外,我省醫療隊將醫院專家們拍攝的小兒推拿、頸椎病防治操、失眠按壓妙招等視頻發給有需要的患者們,同時開展各種特色療法。
艙內年齡最小的患兒,剛滿周歲。當其發燒,媽媽焦急不已時,我們的醫生運用推拿手法,快速退燒。
一對小兄弟,咳嗽聲“此起彼伏”,家長憂心忡忡。我們的護士出手了,一套耳穴壓豆操作下來,咳嗽迅速緩解。
短短幾天,患者們對中醫的神奇有了全新的認識,很多人表示,從此堅定地“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
遠程會診,“大后方”專家解難題
43歲的王先生,進艙后突發左側大腿散在片狀紅色疹,并伴有強烈的疼痛感,以致無法入睡,而身上其他部位正常。然而,艙內沒有皮膚科醫師,關于如何診治,大家都拿不準,怎么辦?
我省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務部部長、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何可查房時,當機立斷——通過“互聯網醫院”求助大后方!
于是,通過手機視頻,何可與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汪海珍教授現場連線。身處長沙的汪海珍通過詳細問診,診斷為帶狀皰疹,立即開具對癥藥物。
用藥后,當天晚上,王先生的癥狀便初步緩解,算是睡了一個好覺。
王先生感慨地說:“沒想到還可以這樣遠程會診。湖南省中醫院,了不起!”
圖為何可與汪海珍線上視頻會診
人文關懷,“云”生日成催淚彈
哪里有戰場,哪里就有黨組織的號召和黨員們的身影。
抵滬當晚,我省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就召開首次支委會議,就黨支部的基本構成及當日工作開展情況、黨員同志如何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工作中如何在做好自身防護前提下實現自我價值等議題,開展了熱烈的討論。
4月19日,臨時黨支部首次發文《關于加強援滬進艙隊員人文關懷的通知》,成立了關懷領隊小組。
所有隊員的生日、家庭成員信息、興趣愛好和困難等,迅速收集到位。以支委帶黨員、以黨員帶隊員,“一對一”的幫扶與關懷行動,火線展開。
4月20日,是醫療隊員郭根香的生日。一大早,隊友們把能收集到的“好吃的”,偷偷放在她門口的桌上,然后在微信群里紛紛送祝福,并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云上”生日party。
“沒有香檳,沒有鮮花,沒有生日蛋糕。但是,當我打開門,看到那么多大家舍不得吃的零食,當隊友們在群里為我唱起《生日快樂》歌,我真的忍不住想哭。”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隊員郭根香事后感慨,“真心謝謝大家!我過了一個最有意義的、最難忘的生日!”
溫暖“大白”,病患志愿者組隊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大白,我看你們工作挺忙的,發藥、采核酸、領飯,都是你們,你看有需要我幫忙的嗎?”這天,52床張先生忍不住發問。
不到1個小時,張先生就“招募”了11位志愿者,大家一致推選他當隊長。
從此,每一個環節,特別是一些體力活,這支病患志愿者團隊都爭先恐后來幫忙,讓疲憊的醫療隊員們感到一陣陣溫暖。
張先生說:“我是來上海出差的,沒想到被困在這里了。不過,我是一名黨員,看你們那么辛苦,我必須得做點什么。面對疫情,我們必須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供稿: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整理光明網記者張夢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