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7月22日消息(記者劉昱)7月2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4號、28號百戲俑最新研究成果。
據了解,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陵園的東南部,總面積約800平方米。考古團隊先后兩次發掘共出土陶俑30余件,確定了陪葬坑的性質、內涵及建筑結構,并對出土各類遺跡、遺物進行了科學保護。從已修復的陶俑姿態分析,陶俑的造型風格獨特,風格、特點與秦兵馬俑截然不同,從這批俑的表現形式、形象、動作等因素分析,初步判斷,這些陶俑可能是象征著秦代宮廷娛樂活動的百戲俑。
K9901出土的4號俑,陶俑上半身裝飾有類似明清時期皇宮大門上的那種圓形泡釘。在已發掘出土的秦代陶俑中,4號俑是保留秦代藝術信息較多的一件藝術精品。其呈站立姿勢,通高1.57m(不含頭),雙腿分離,略呈小弓步,身體稍微向側面扭轉,左臂上舉,右臂搭手于胸前,雙臂殘缺。陶俑通體彩繪,是目前發掘百戲俑中殘存彩繪最好的一件文物。
(相關資料圖)
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4號百戲俑(央廣網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圖)
該陶俑上身著衣,布滿泡釘,泡釘間飾以太陽八角紋,下身著裳,繪有大量精美紋飾。4號百戲俑殘存的彩繪圖案主要集中上衣、領緣、袖緣和褲子腰帶等部位,主要有八角星紋、幾何紋飾和云氣紋三種圖案。
秦陵博物院聯合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展了4號百戲俑彩繪紋飾的紡織品復原工作,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和考古實物來看,秦漢時期一般織有精美紋樣的面料多為絲綢,且中原地區暫未有棉,麻織物上也鮮見有織造紋樣。同時考慮百戲俑表演的特殊性,考古專家分析絲綢面料的可能性最大。
K9901出土的28號陶俑,發現于K9901陪葬坑第三過洞的東端,在對出土陶片初步拼對后發現它與秦陵出土的陶俑姿態都不一樣,28號俑呈兩膝著地,兩腳收于臀下,兩臂向后舒展。據介紹,這尊陶俑的保護修復工作將是前所未有的。
28號俑碎片圖(央廣網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圖)
由于28號俑特殊的姿態,即便在修復完成后,也很難直接利用文物本身進行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為此,秦陵博物院聯合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開展了28號俑三維掃描建模工作,利用高精度表面三維掃描和紋理拍照技術,構建了文物的表面和幾何形態的高精度建模。
28號俑高精度紋理映射和三維建模(央廣網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圖)
此外,在對28號百戲俑表面彩繪保護過程中,研究人員在其腹部彩繪表面上發現了三枚連續的指紋痕跡。殘留手印尺寸約為3.8cm,整體花紋反應較為完整,紋線清晰連貫,但反差不大。由專業機構的指紋學專家對三枚指紋進行了數據采集和特征標注,應用指紋學統計分析技術對三枚指紋進行系統的研判后發現,這三枚指紋與青少年指紋的特征高度相似,由此可以推斷,在這尊陶俑上殘留指紋的工匠為青少年的可能性極大。
28號俑腹部彩繪發現的三枚指紋(央廣網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