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多重耐藥菌在全球的蔓延嚴重威脅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治,耐藥問題可能使人類面臨“無藥可用”的境地。為了應對日趨復雜的耐藥問題,昨天(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折點研究和標準制定專家委員會,也就是國家藥敏專委會成立。
由于致病微生物的抗藥性增強,越來越多的常見感染將變得更難治療,新的耐藥機制不斷出現并趨于復雜。中國此前一直借用歐美標準,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受到藥物使用方法和劑量差異等因素影響,導致直接借用歐美標準產生了偏差。
國家藥敏專委會主任委員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 徐英春:它(化學藥物)對細菌敏不敏感、耐不耐藥,決定了我們用不用這個藥物,但是耐藥和敏感都有一個標準。那么這個標準是哪里來的,我們國家是個空白,沒有針對我們中國人群的,或者我們中國人感染的病原體做的。所以說建立我們國家自己的中國標準,還是勢在必行。
國家藥敏專委會成立后,將組織國內臨床微生物學、臨床藥理學、臨床感染病學等各領域專家,在我國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體系建立、藥物臨床評價及合理使用、耐藥性監測等領域開展各項研究工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