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搞研發,但不知道該干什么,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在青島市即墨區大信街道近日舉辦的“云上研發中心”推介會上,一家企業負責人提及“成長的煩惱”,引起與會企業共鳴。
在青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看來,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能力不足,主要歸因于“三不”:依賴傳統路徑“不想”創新;擔心投入風險“不敢”創新;缺少人才、場所、設備、經驗“不會”創新。
【資料圖】
如何突破中小企業“不想”“不敢”“不會”的困境?
2021年12月,青島市發布《實施“沃土計劃”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沃土計劃”)。“沃土計劃”提出,支持具備“六有”(有研發場地、有研發人員、有研發設備、有研發投入、有研發項目、有研發制度)條件的企業建設線下研發中心;支持暫不具備“六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云上研發中心”。通過“線下+云上”方式,引導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
“建設‘云上研發中心’,是推動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的有效探索,這既是模式的創新,也是理念的創新。‘云上研發中心’為廣大企業搭建了一個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快速、精準獲取外部創新資源為其所用。”青島市科技局副巡視員管崇亮表示。
“云上研發”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中小企業分散在不同領域不同產業鏈的不同環節,有著不同的定位和特色,對研發創新也有各自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囿于研發資金不足、基礎配套能力不足、研發人才資源匱乏等因素,讓每一家中小企業都建設線下研發中心根本不可能。”青島市科技局科技企業服務處處長韓利軍表示。
經走訪調研,青島市科技局發現,中小企業大都對開展“云上研發”更感興趣。在穩步推進線下研發中心建設的前提下,該局依托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創了“云上研發中心”。
“‘云上研發中心’集需求挖掘、資源匹配、創新服務等功能于一體,具有生態系統開放性、需求發布即時性、數據對接精準性、資源匹配高效性等優勢,可以幫助中小企業‘低成本、低風險’開展創新研發。”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秦軍介紹說,云端研發是信息傳遞和資源整合模式的顛覆性創新,可以解決中小企業“創新意愿差”和“創新能力弱”難題。
青島普瑞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瑞森)是一家專注于食品藥品、醫用耗材和腎病相關醫療器械生產加工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依托“云上研發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嘗鮮者。
“我們公司設有研發實驗室,但在開發新產品時仍面臨研究項目涉及領域范圍廣、研究方向難定位、技術合作團隊難尋等問題。”普瑞森質量中心經理侯海坤介紹說,注冊“云上研發中心”后,普瑞森與青島理工大學邵晶教授團隊對接,達成共同研發“家用腹膜透析機”的初步合作意向。同時,平臺將普瑞森“蛋白固體飲料”需求精準匹配給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份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預計量產后年產銷量超過300萬袋。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青島恒信水產有限公司。經“云上研發中心”服務團隊的幫助,該公司找到了研發切入點,目前正與青島大學專家團隊合作研發金槍魚分揀、包裝環節自動化系統,力爭實現水產品加工行業“機器換人”。
構建“平臺+”模式 注冊企業1000余家
“云上研發中心”在轉變中小企業創新思維,激發其研發熱情和潛力的同時,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創造了便利條件。青島嶗礦樂富飲品有限公司對此感受頗深。
“與其在線下‘孤軍奮戰’,不如依托‘云上研發中心’,線上建立完整的研發體系。與產業鏈企業協同創新,不僅加快了我司搶占袋裝飲用水生產與配套即熱式飲水機市場的腳步,更帶動了上游產業鏈。10萬臺飲水機達產后,可給青島周邊供應商帶來近億元的收入。”青島嶗礦樂富飲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秀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云上研發中心’構建了平臺+模式:+高校院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實現中小企業應用場景賦能;+合作平臺,實現平臺功能融合放大;+標準化,推動企業規范研發活動;+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管崇亮介紹說,“我們還加強政策引導,對于注冊使用‘云上研發中心’并實際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每年遴選不超過500家給予資金獎補,提高企業積極性。”
“云上研發中心”啟動半年來,受到青島眾多企業的歡迎,截至7月20日,已開展各種推廣宣傳活動57場,覆蓋企業2300余家,完成注冊企業1011家,平臺幫助企業梳理發布創新需求342項,推薦各種對接創新資源1681項,產生階段性成效115項。
王健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