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訊:從智能汽車窺見未來交通

        經濟參考報 2022-08-19 15:48:22


        (資料圖)

        未來交通系統什么樣?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科幻電影中所呈現的那樣: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在城市錯綜復雜的空間中快速高效而又井然有序地運行。這種理想的交通系統并非遙不可及,在新技術密集爆發的當下,理想正逐漸照進現實。

        在我國加速成型的綜合立體交通網中,已建成的全球最大高速鐵路網、通達全球的航空海運系統、不斷加密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已經顯露出未來交通的雛形,其共同的特點是依靠智能運維平臺而非交通工具個體來運行。這種智能運維平臺指向的是平行交通,即軟件定義的交通系統。事實上,當自動導航系統越來越智能,如今在出租車(網約車)領域也能看到這種雛形:根據導航規劃路線來行進在多數情況下遠比依靠司機個人經驗要順暢。智能運維平臺帶來的交通運行效率的提高也成為越來越多城市居民選擇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重要原因。有數據為證,《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城市軌道交通和巡游出租汽車(包括網約車)合計占2021年全國城市客運量的50.8%。

        不難發現,當下實現平行交通的難點還是在汽車。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啟認為,未來汽車不再是一個被駕駛的工具,而應該是整個社會汽車系統的一部分,是龐大的交通移動數據云這個調控系統下的移動終端。人們可以按需購買使用汽車,汽車將成為公共交通的一個部件而不是家庭賬目下的一項資產。而現實的情況是,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億輛,2.15億個車主中擁有超過3輛及以上車的就達到約200萬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智能網聯汽車被寄予厚望。隨著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加速滲透,汽車正在成為車輪上的數據中心,“軟件定義汽車”逐步成為共識,輔助駕駛、網聯通信、人機交互等新功能不斷實現。與此同時,“車路協同”也在快速發展,工信部數據顯示,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里程超過5000公里,帶動智能化道路改造升級超過3500公里。在業界專家看來,未來城市里不僅會有交通的控制中心,還會有車輛運控中心,所有汽車都接入智能運維平臺,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向智能城市、智慧社會。毋庸諱言,要實現這樣的理想狀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在平行交通實現之前,某些車企宣稱能實現自動駕駛功能、一些車主上路時開著輔助駕駛功能玩手機的行為,所造成的嚴重安全事故對于汽車產業而言都將是一種傷害。我們的汽車產業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我國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使命中,融入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成為新技術的集大成者。畢竟,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吳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