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央廣網武漢8月26日消息(記者朱娜 實習生湯若瑤)7月中旬以來的持續高溫干旱,對園林林業部門來說也是一場嚴峻的“烤”驗。8月25日,記者從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為打好這場抗旱保綠戰,武漢市積極采取多種抗旱措施,全力以赴確保城市園林綠化安全度過高溫干旱期,確保林業資源和林農損失降至最低,確保森林防火安全。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湯若瑤 攝)
今年夏天,不少市民發現,在武漢街頭的大樹下都有一個裝水的袋子。據介紹,這種袋子叫滴灌袋,每袋可以裝10到20公斤水,底部留有洞口,滴出的水可以讓樹根充分吸收水分。這也是武漢市園林林業部門在多年抗旱保綠實踐中摸索出的一種成本低、效果好、更節水的澆灌方式。今年,武漢首次在全市大范圍推廣使用 “一樹一袋”澆灌方式,共設置近20.8萬個滴灌袋,近年來新栽的、不耐旱的喬木基本上實現了“一樹一袋”。
針對不同地域的不同植物,武漢采取了包括水車澆水、搭遮陽網、纏保濕帶等多種方式,做到細澆慢灌,澆足澆透。此外,武漢還借助科技力量,在光谷高新大道等地應用智慧灌溉系統,實現植物遠程澆水,在節省人力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
截至目前,全市園林綠化開展抗旱工作近40天,累計出動抗旱人員12.6萬人次,水車等設備1200余臺,用水約154萬噸;林業生產投入抗旱人員超萬人次,抗旱護綠15萬余畝。目前全市道路綠化、公園植物總體長勢良好,無大面積因旱情枯黃、死亡現象。全市未發生森林火災。
據了解,下一步,武漢還將加大統籌調度,堅決打好抗旱保綠硬仗。一是繼續深入一線對全市綠化抗旱工作進行督導、排查,確保抗旱成效;二是要及時清除死樹、修剪枯枝,針對大旱之后樹木抗病蟲能力下降、容易誘發病蟲害問題,做好監測預防以及樹木復壯工作;三是開展高溫后園林植物受損專項調研工作,通過后期植物的調整,提升城市綠化應對高溫的韌性,逐年加大城市園林綠化滴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抗旱應對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