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白重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弗里曼講席教授
首先碳中和是一個既長又寬并開放的賽道,計劃周期很長,從現在到2060年還有38年,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創新投入得到回報需要很長的時間。比如說修一個電廠,一個電廠往往能使用30年以上,如果說我們未來煤電廠如果我們的捕捉技術還不很到位的話,可能他就要提前退役,那么我們要有一個長期可預期的這種政策環境,就可以幫助我們來更好的規劃我們的投資。
那么又寬是因為新能源涉及到很多的賽道,它就涉及到資源跨領域的配置,而這個配置完全靠規劃,完全靠計劃,完全靠行政手段是很難做好。如果有一個全面的價格體系,可以把資源更好的配置到各個環節。
另外還涉及到很多國家,歐洲在考慮碳邊境調節稅,如果我們出口的企業它產生了碳排放,但是并沒有為碳排放支付足夠的成本,那么面臨的邊境調節稅就會比較高,所以我們要考慮雙碳的整個的規劃的話,一定要有一個成體系的價格機制,來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跨時間的資源配置,跨領域的資源配置,以及更好的應對國外的碳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