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山東小伙崔志超
小時候家里是種棉大戶
(資料圖片)
看著農忙的父母
小崔志超想著
如果可以發明農機幫助父母摘棉花
提高生產效率 減輕勞動強度
那該多好呀
從此,在他心里埋下了研究農機、服務“三農”的種子
2014年,崔志超進入山東理工大學
學習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
成為了一名農機專業的碩士
畢業后
加入了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成為一名科研助理
他說,這份工作累并快樂著
累,是因為自己施加的壓力大
為了解決問題,熬夜加班是常事兒
因為不同地區的作物種植農藝與農機融合程度參差不齊
因此,為了調研和試驗,他需要經常出差
但“只是身體累,精神并不累”
因為當看到一個個技術被攻關
心里別提有多快樂了
他說,農機不像工業產品電子產品有高大上的發布會
所以平時除了搞科研
他還需要負責新媒體傳播
讓農民朋友們通過新媒體渠道了解最新的農機裝備
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快手號
他都一手把控、運籌帷幄
農民朋友們農忙完之后會刷短視頻
會在評論和私信中詢問農機怎么買怎么用
他都一一解答,幫農民們解決生產難題
崔志超運營的微信公眾號
崔志超運營的抖音號
崔志超運營的快手號
在生活中
崔志超還是個動手能力超強的好爸爸
別人家的爸爸帶著孩子去游樂園玩碰碰車
而他憑借自己的愛好興趣直接造了一輛小越野車
雖然娃娃只有兩歲
但坐上去也興奮不已
這可能就是孩子眼中的“別人家的爸爸”
崔志超駕駛越野車和孩子感受田園
科研助理——
他們是科技創新的“催化劑”
他們是科研隊伍的“蓄水池”
他們也是科研團隊的一份子
為了展現科研助理豐富多彩的工作生活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特別推出《Hi,科研助理》系列節目
本期節目,讓我們一起認識
南京農機化所科研助理崔志超
體驗他的“農機主”生活
監 制
戰 釗
欄目策劃
林佳欣
本期導演
崔志超林佳欣
視頻腳本
崔志超 林佳欣
視頻拍攝
楊雅婷
后期剪輯
崔志超 林佳欣
視覺設計
涂子怡
鳴 謝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出 品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