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新貌】福建漳浦赤土鄉:一顆余甘果撬動的鄉村振興夢

        央廣網 2022-10-08 15:49:30

        福建省漳浦縣赤土鄉溪東村村民采收余甘(央廣網發 張啟智 攝)

        央廣網漳州10月8日消息(記者龔雯 通訊員謝寶竹) 秋意漸濃,但是福建省漳浦縣赤土鄉氣溫依然“高燒不退”,同樣“高燒不退”的還有赤土鄉溪東村“網紅水果”余甘的人氣以及近年來“出圈”水果飲品市場的鮮榨余甘汁。


        (資料圖片)

        一顆余甘果,加上刮油、解膩、澀后回甘等諸多注解,在炎夏俘獲了不少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心。眾多知名茶飲品牌也順勢推出余甘茶飲,助推了水果余甘收購價格攀升。據介紹,在赤土鄉,水果余甘的價格穩定在每公斤10元以上,同時帶動了其他品種余甘的價格提升,僅余甘一項全鄉總收入預計可達億元以上。

        赤土溪東余甘持續火爆的背后,是赤土鄉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結果,也是赤土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山溝赤土生出“致富果”

        山多溝深坡陡、多為赤紅含沙土壤,在過去不僅限制了赤土鄉的發展,也束縛了老百姓的思想,農村普遍存在的缺人力、人心散、沒技術,就像三座大山擋住了鄉村振興的道路。為此,赤土鄉黨委、政府以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溪東村為試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奏響了“興業、民富、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號角。

        置身如今的溪東村,余甘果掛滿枝頭,“豐”景正好。美景如畫、產業興旺、生活如詩,百姓信心滿懷、斗志昂揚,一棟棟“余甘樓”拔地而起,一輛輛“余甘車”行駛鄉間,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赤土鄉溪東村的鄉村新貌(央廣網發 張啟智 攝)

        本地余甘“換新裝”

        據介紹,溪東村雖然山地多,但是大部分為沙質土壤,缺肥又缺水,改革開放以來,嘗試過種植多種果樹,也嘗試過種植花卉苗木,但是效果都不好,唯有土生土長的余甘長勢良好。時值漳浦縣大念“山海經”,開荒拓野,引種經濟價值高的果樹,溪東村在赤土鄉及漳浦縣林業局的指導下,從泉州購買粉甘枝條,對山上原有的土余甘進行嫁接。

        引種兩年后,溪東村余甘喜獲豐收,能從中秋節前后一直采摘到來年正月,并獲得較高收益。不久后,在村兩委干部和一些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下,全村群眾競相引種余甘,村里的13戶貧困戶均加入種植隊伍,后來全部脫貧。

        品種改良獲豐產

        隨著市場上高優水果日益涌現,余甘品種也在不斷翻新。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溪東村兩委干部和種植大戶帶頭對原有價值較低的柴甘、粉甘等品種進行改良,從“中國余甘之鄉”廣東普寧引進水果余甘等高優品種,并且改進種植技術,施用有機肥,很快就獲得了豐產。

        新品種余甘鮮果個頭大、品相好、肉多汁多,回甘較濃、無酸澀感,深受市場歡迎,價格水漲船高。在大好形勢的驅動下,溪東村的水果甘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目前溪東村95%以上的農戶種植余甘,人均年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

        產業延伸提升價值

        溪東村建設余甘水果加工通用廠房(央廣網發 張啟智 攝)

        為延伸產業提升價值,溪東村一方面通過大力扶持15家半成品小作坊,鼓勵他們引進新工藝,進行余甘鮮果腌制、烘干、包裝和制作余甘蜜餞、余甘汁等,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投入200萬元,在余甘豐收園山下建設5畝的余甘加工通用廠房,引進余甘加工企業,整合原有的家庭作坊,發展集約型余甘產品深加工,不僅提升余甘產業價值,還解決了勞動力就業問題。

        同時,溪東村按照規模化、特色化、綠色化、品牌化的發展思路,申請注冊溪東余甘商標,引入天福食品加工等戰略合作,推動加工工藝升級,進一步延伸余甘加工產業,計劃打造濃縮余甘果汁、余甘果粉、余甘果蜜餞和罐頭、余甘喉片、余甘酒、余甘粉膠囊、余甘活性提取物SOD美容護膚用品等產品。

        拓展渠道開發市場

        溪東村整合傳統線下銷售渠道,扶持本地余甘收購商12家,并為外地農產品中介“帶路”,進一步拓展余甘市場。如今,溪東村余甘銷往全國各地以及泰國、印度等國家。

        溪東村余甘豐收園(央廣網發 張啟智攝)

        溪東村還通過舉辦余甘文化節、開拓鄉長直播帶貨、試水電商銷售渠道等方式,擴大銷售半徑,使得余甘從原來偏居一隅的小眾水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深挖內涵融合推動

        “長在樹上的糖葫蘆”、“三秒微澀、五秒回甘”……關于余甘的標簽和網紅水果IP深入人心,成為了赤土鄉一張新名片。

        赤土鄉深入挖掘余甘文化,與赤土鄉傳統的丹山文化、紅色文化、佛教文化、非遺文化以及白鷺森林公園、天福石雕園景區等旅游資源相融合,豐富余甘文化內涵。據了解,赤土鄉將創新產品和旅游場景,推進余甘文化和旅游資源一體化開發,讓“溪東余甘”成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產業,促進余甘產業高質量發展,從而帶動其它產業發展,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