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相關資料圖)
光明日報記者?崔興毅
4萬名觀眾準時有序到達現場,千余輛汽車調度需求秒級響應,無擁堵、無事故、無投訴,這是在“智慧交警”完美指揮下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當天的交通盛況。
人多、車多、路網多……如何做到萬人千車不擁堵、無差錯?中電萊斯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研發的“智慧交警”——道路交通信號統一控制與管理平臺解決了大問題。
“你看,‘智慧交警’通過前端的‘電子眼’可查看到國家體育館周邊1.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道路情況,將車流人流的實時軌跡、通行狀態等信息傳送至‘大腦’進行綜合運算分析,然后動態調整各個路口交通信號燈的狀態和控制參數,保障各類交通流順暢通過路口。據我們測算,通行率提高了12.8%。”項目負責人毛忠峰做了個換算,原本1個小時的路程,“可以在家多睡8分鐘再出門。”
多睡8分鐘再出門,北京朝陽的居民可是實實在在感受了一把。
“平時經過北辰東路與科薈路路口時,總要等上3分鐘,北京冬奧期間,只要趕得上一個綠燈,接下來的幾個路口就都是綠燈,算下來至少節約了5到10分鐘。”市民李先生興奮地對記者說,在北京主要道路的高峰時段享受一路綠燈,以前想都不敢想。
這是“智慧交警”的“綠科技”——動態綠波協調控制功能在起作用。
所謂動態綠波,就是根據路面車流量實時調整綠燈時長,以提升駕駛車輛時遇到綠燈的次數。“傳統的靜態綠波,綠燈時長是提前設置的,無論車多車少都不會改變。”毛忠峰說,“這動態綠波可機靈多了,它將以往的車看燈綠再通行,變成燈看車多綠燈亮,真正做到了讓車輛一路綠燈通過。”
毛忠峰介紹,借助動態綠波助力交通,是“智慧交警”根據實時交通數據應用智能算法的典型功能之一,能讓紅綠燈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僅可以減少車輛在路口的等待時間,還能大幅提高道路上的平均行車速度和通行能力,非常適用于交通出行量大的主干線。
紅燈等待時間太長、綠燈通行時間過短,這些困擾市民出行的煩心事,在南京也悄然消解。
“根據全市路口車流情況,我們設置了5套以上的配時方案,通過聯網聯控,交通管理部門就可通過后臺遠程對各個路口的信號燈隨時進行調整。”南京項目負責人潘霖以南京河西大街和廬山路交叉路口舉例,該路口地處河西主干道,周邊企業較多,車流量大且潮汐現象明顯,“智慧交警”根據交通流變化規律,全天設置了10個時段、7套配時方案,覆蓋夜間低谷、早間過渡、早高峰、上午平峰、午間、下午平峰、晚高峰、晚高峰過渡、晚間平峰、夜間過渡等多種車流時段。不同時段搭配不同信號燈配時方案,結果經測算,平峰時段車輛平均等候時間縮短了30%以上,行人平均等待時間縮短15秒。
“自20世紀80年代研發出我國第一套自適應城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以來,我們已相繼研發出多款系統軟件及硬件設備,形成了道路交通信號控制全系列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系列產品負責人張俊說,目前解決方案系列產品已應用于國內200余個城市。
這就是說,通過這200余個城市的應用數據,有望理清道路擁堵形成和消散機理。弄清了因何而“堵”,一路暢通,也就更可控了。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4日?01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