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十月金秋,稻谷飄香,全國各主產區正搶抓農時,加速推進秋糧收獲。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獲9.31億畝,完成71.3%,進度同比快2.6個百分點。
分地區看,東北地區收獲過七成;黃淮海地區過七成半;西北、西南地區均過八成;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過五成半。
10月11日,亳州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喜獲豐收。今年,亳州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戶每畝平均玉米單產507.4公斤、大豆單產110.5公斤,平均畝產值2016.8元、畝純收益853.8元,比凈作大豆的平均畝產值1056.4元、平均畝純收益293.6元分別提高90.9%和190.8%;比凈作玉米的平均畝產值1397.3元、平均畝純收益504.9元分別提高44.4%和69.1%,實現了玉米不減產或少減產、多收一季豆的目標。
今年,黑龍江綏化市水稻種植面積達500萬畝以上,應用了智能浸種催芽、節水控灌等多項技術措施,通過科技手段加強田間管理,水稻獲得了大豐收。
截至10月11日,河北省秋糧已收獲4947.6萬畝,占79%。其中,凈作玉米收獲4051.9萬畝,占78.9%;凈作大豆收獲66.7萬畝,占62.6%;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收獲66.9萬畝,占65.4%。全省投入玉米、大豆聯合收割機約10萬臺。(劉滿倉/光明圖片)
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孟弄鄉阿洛村的紫谷迎來了豐收。2022年,孟弄鄉種植老品種紫谷406畝,同比增長69.16%,預計產量達110余噸,曬干的紫谷由公司按10元/公斤的價格統一收購加工,總產值可達110萬余元。老品種紫米在孟弄鄉的生根發芽,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渠道。(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記者: 涂子怡 宋雅娟 李毅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