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息!中醫藥研究的方向與趨勢

        光明網 2022-10-26 16:37:10

        畢齊 北京神經內科學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有關中醫藥研究的討論很多,有時爭議也很大。就目前能夠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可以初步看到中醫藥研究的方向與趨勢的端倪。

        中醫藥研究的國際背景


        (相關資料圖)

        中國是中醫藥的發源地及鼻祖,經過幾千年的不斷實踐與發展,中醫藥不僅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傳統醫學之一,也是世界醫學領域內重要的學科類別。因此對于中醫藥的研究要具有全球的視野,建立起中醫藥屬于全世界或全人類的概念,并且與現代醫學加強交流和融合,應盡量避免閉門造車或孤芳自賞。

        中醫藥不僅在中國大陸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還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華人聚集區域繼承發展。由中醫藥衍生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等也在各自國家有其生存及發展空間。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中醫藥已經發展到了全世界各個角落,因此中醫藥的研究應該是屬于國際層面的研究,因此制定研究方法和規則與就成為了首要解決的問題。

        既然從全球視角看待中醫藥的研究,使用國際通用語言和方法就至關重要。中國大陸有責任承擔中醫藥研究規則制定者的工作,至少應該回答如何建立中醫藥評價的方向和框架問題。

        國內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現狀

        自1999年以來,一些中醫界人士開始將循證醫學理念和方法引入中醫藥研究,2019年3月12日,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該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中醫藥研究提供更多循證醫學證據。

        前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在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成立大會上除了表達祝賀之余,談到中醫藥在醫療上解決了很多臨床問題。但總體而言缺乏高質量的臨床研究及循證證據,希望今后這方面多做努力,將中醫藥更多地介紹給國際醫學界。

        北京中醫藥大學于2005年成立了循證醫學中心,并于2008年成為國際臨床流行病學網絡(IECLEN)批準成立的臨床流行病學培訓機構(CEU)及國際Cochrane協作網補充替代醫學領域中醫藥分中心。

        這些研究機構的成立,以及國內中醫藥學界對循證醫學的認識日益提高,各類與中醫藥研究的指南、共識等紛紛出臺。盡管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采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學進行中醫藥研究得到了更多的認同和實踐。

        2021年國家藥監局批準了12個中藥上市,不僅創新一年內上市中藥數量之最,更為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上市中藥均經過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實其臨床應用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國家中藥上市審核中要求提供國際通用方法證實中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必將會有力推動中藥的循證醫學研究進程。這些中藥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RCT研究)結果不僅成為申請上市的有力佐證,而且還將構成這些中藥今后形成指南或共識的有力支撐。

        中醫藥研究的方向與趨勢

        中醫與現代醫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不能相互認同很正常。中醫藥發源于農耕文明的基礎之上,與發生于工業文明的現代醫學有明顯不同。因此中醫藥缺乏與現代醫學相對應基礎或臨床研究,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中醫藥研究的文獻數量缺乏和質量不高。

        目前很多中醫藥專業人員在做中醫藥指南或共識,但是無論是臨床指南還是專家共識,都是屬于文獻研究。在研究文獻相對缺乏的情況下,各種起到調節作用或過渡作用的“中西醫結合”的指南或共識寫作方法就順勢出臺了,這也是經常引起爭議的焦點所在。

        如果采用現代醫學的循證醫學方法進行中醫藥的研究,就應該遵守已有的循證醫學方法學的規則。如果認為應該建立自己中醫藥的評價標準、準確的說是中國大陸中醫藥評價標準。需要考慮到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等使用中醫藥的地區、以及日本漢方醫學和韓國的韓醫能否認同以及有無全球推廣的可能性。

        應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進行臨床研究和形成指南/共識,是現代醫學的主流研究方法。究其根本就是通過隨機對照(RCT)研究獲得證據,從而指導臨床實踐。因而首當其沖需要鼓勵或要求進行臨床隨機對照(RCT)研究,從而形成指導性意見,成為全球中醫藥使用依據和規則。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