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0月31日電(葉霖嘉)“海南熱帶雨林得到很好的保護和恢復,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種群已增至5群36只;三年來已發現28個野生動植物新種。社區群眾生活得到持續改善,全民生態保護意識明顯增強。”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周亞東30日晚在2022“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海南行”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海南省舉全省之力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開展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明顯成效。
【資料圖】
周亞東介紹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于海南島中部,總面積4269平方公里,園區內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653種,記錄有陸棲脊椎動物540種,是我國分布最集中、類型最多樣、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海南三大江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的發源地,是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
周亞東介紹,海南為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開展了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
一是實行扁平化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管理實現了統一規范高效。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和分局,將原有20個自然保護地整合成7個分局。
二是創新國家公園執法派駐雙重管理體制。增設執法監督處,園區內42項林業行政處罰事項經省政府決定由海南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及其直屬分局行使,其它行政執法實行屬地綜合行政執法,執法工作步入正軌。
三是建立國家公園支撐保障體系。頒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制定實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權力和責任清單》;編制完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建立社區協調管理機制;組建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建立科研合作國際平臺,建立起多學科、多層次的全球智庫;推進智慧國家公園建設,建成省級智慧管理中心、智慧雨林大數據中心平臺,建立國家公園自然資源基礎數據庫。
四是積極開展生態修復。有序開展礦業權、小水電退出,人工林處置和核心保護區生態搬遷。創新開展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置換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互促”的路徑。
五是率先在中國國家公園探索開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工作。發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019年度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為2045.13億元。
六是積極傳播國家公園理念,培育國家公園文化。成立首批10個自然教育學校,策劃開展為期5年的“雨林與您”大型公益活動等。
據周亞東介紹,海南省還于2020年3月啟動了“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申報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工作。目前,海南省申報世界“雙遺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1月19日“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世界遺產預備清單申報項目正式報送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2“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海南行”活動由中國新聞社、海南省新聞辦公室、海南省僑務辦公室聯合主辦。為期5天的活動中,來自英國、羅馬尼亞、瑞士、意大利、法國、美國、委內瑞拉、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日本等17個國家的20多位華文媒體代表,將深入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熱帶雨林、黎村苗寨參觀采訪,遍尋自貿港發展機遇、領略熱帶雨林生態之美、細覽民族地區發展變化,對外講好新時代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生動實踐故事。(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