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觀察| 鄉村閑置老屋如何煥發生機

        央廣網 2022-11-05 15:37:00

        央廣網寧波11月5日消息(記者 張雯雯 通訊員 崔寧)廣袤鄉村,不僅有著無限秀美的風光,也是悠悠鄉愁的牽掛所在,一間間老屋正是承載這抹鄉愁的載體。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逐漸向城市聚攏發展,不再符合生活居住實際需要的老屋在時光沖刷之下,不復昔日容貌,曾經的“炊煙裊裊見人家”成為記憶里的故事。

        留住鄉愁,必須留住“根”。在今年7月22日召開的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拯救老屋行動”首次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這讓那些散落在全國各地農村因保護級別低、產權私有化而致長期被忽視、保護狀況堪憂的農村老屋迎來重生的機會。

        經過一年籌謀,寧波財經學院與集士港鎮山下莊村開展“老屋復興”項目合作,以青年學生創業創新力量賦能村中閑置老屋,不僅外觀煥然一新,更將有豐富業態入駐,讓老村煥發新生機。


        (相關資料圖)

        歲月催老舊村居 老屋該何去何從

        山下莊村是寧波集士港鎮最北面的一個半山區村,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時值秋季,村中大片稻田迎來“黃金時期”,金色稻浪翻滾迤邐向路邊,引來不少游客打卡拍照。然而吸引攝影愛好者張先生的不僅是眼前的稻田,他看向稻田后面貌一新的村中房屋,語氣新奇中帶著興奮:“往年來的時候,村里房子都破破舊舊的,路面也不齊整。今年完全不一樣了,變漂亮了,差點認不出來!”

        集士港鎮山下莊村(央廣網發 張昊樺 攝)

        過去張先生印象中的山下莊村,鄉間田園、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怡然自樂。然而與之不相符的卻是村中老屋的破敗感和無力感。

        城市化進程影響下,山下莊村不可避免地迎來“空心化”,村中不少房屋被閑置。磚混結構的老房屋年久失修,殘垣斷壁、破瓦陋墻相繼出現,冬天漏風、雨天漏雨。據統計,山下莊村空置房率達50%以上,這些破舊老屋不僅影響村莊整體精神面貌,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村民也有同感,76歲的胡定康便是其中之一。“我們家有兩棟房子,不過一直以來都住后面這棟,前面這棟空,用來放放雜物。村里像我們這樣的人家不少,事實上,大家也想不出這些空著的房子能派什么用場,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子一天天破敗。說不定哪一天,房子就跟人一樣,老了,倒了。”

        老屋本身所固有的使命和價值逐漸淡化,逐漸成為無用武之地的沉默資源。這樣的場景,讓山下莊村黨總支書記舒千丁看在眼里,更急在心里。“老屋不是沒用、要被淘汰的無用資源,而是尚未在新時期找到合適定位、得到合理利用的特色資源,必須從根本上厘清這一概念,才能知道下一步路該往哪里走,又該怎么走。”舒千丁說。

        于是,一場以“老屋復興”為主題的鄉村煥新行動,在山下莊村緩緩拉開帷幕。廣闊稻田旁,新的畫卷正緩緩繪就。

        刷新顏值氣象新 老屋迎來新變化

        不僅要改變老屋外觀現狀,還要賦予其新的功能,甚至成為拉動村集體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舒千丁在心里描繪的大致輪廓。但在實際操作中,要如何使之得到具體化實現?思來想去,尋求富有創新力的“外援力量”支持必不可少。

        “老屋復興”鄉村煥新行動在山下莊村拉開帷幕(央廣網發 張昊樺 攝)

        在此過程中,山下莊村接觸了不少有業務經驗的社會團隊,以及大學生創業團隊。在分別帶著這些團隊走了一圈村莊后,舒千丁收到了好幾份方案,其中,來自寧波財經學院卷懷間文化團隊的方案引起了他的注意。“既保留了村里老屋特色,又有合理的產業布局,最重要的是能落地,這正是我們想要的,因此我們決定與寧波財經學院開展合作。”舒千丁說。

        由于老屋屬個人產權,項目推進關鍵還需得到村民的支持。“我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跟大家介紹了‘老屋復興’項目,希望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部分空置老屋的改造權和一定期限的經營使用權,用于引入相關產業并用于經營。待約定期限滿后,再將改造后的老屋歸還村民,屆時可由村民自主安排房屋用途。”舒千丁說。剛開始村民都表示不可思議,但不相信之余又覺得未必是壞事,且既有完整的項目方案,又有村里出面支付租金,更具可信度。經商討,最終,山下莊村約30戶村民與村委會簽訂了空置房屋租賃協議,由村集體資金出資,約定期限為10年。

        在老屋基礎上建設的碾米體驗館(央廣網發 張昊樺 攝)

        “經前期對接,今年6月,山下莊村‘老屋復興’項目正式啟動,其中率先開展的一期項目主要針對空置老屋進行修繕或重建。”寧波財經學院卷懷間文化團隊負責人林雷杰告訴記者,經過4個月努力,如今,一期項目已基本打造完畢。

        如今,踏著新鋪石板路一路分花拂柳而行,村民“共享菜園”、復古民宿、紅色文化展示區、碾米體驗館等相繼映入眼簾,村中盡是新氣象。曾經破舊老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嶄新房屋——雖是新修繕,卻秉承“修舊如舊”理念,依舊保留著老屋獨有的古樸風貌。

        產業化布局賦能 老屋復興促共富

        老屋換新顏的同時,山下莊村與村民的“約定”也正按計劃有序推進著。“在我看來,‘老屋復興’不僅僅是老房子外在的復興,更應具備深層次內在含義的復興。老房子是發展的載體,需要用新的想法、新的元素、新的人才等源源不斷地涌入其中,為其持續賦能,方能在新時期彰顯老房子的真正價值。”林雷杰說。

        修繕后煥然一新的老屋(央廣網發 張昊樺 攝)

        因地制宜為老屋引入豐富業態,并在此基礎上依托本村其他各項自然、人文等資源開發新項目,通過產業化布局實現致富增收,是“老屋復興”項目的深層次目標。

        鄉間民宿便是其中一個產業布局方向。由老屋改造而成的鄉間民宿,兩層樓布局,整體寬敞整潔,各項基本生活設施齊全,古典氣息中穿插現代生活元素,門前庭院精心布置點綴了一些雅致小景,更添文藝小清新氣息。走出民宿便能看到村中新景,再往外走,便是一片稻田,自然氣息撲面而來。

        剛開始打造的二期項目則更具商業氣息,以“孝悌”為主題、貫穿整個“老屋復興”項目而打造的“孝悌老街”,未來將有更多如民宿、文創、餐飲等業態被引入,以新興之態賦予老屋以新生命力。“我們還計劃引入一些富有創意的項目團隊,為鄉村帶來更多活躍氣息,比如開展系列傳統文化活動,目前我們正醞釀推出‘全宋宴’,再現宋代餐飲文化;再比如引入時下頗受年輕人喜愛的劇本殺團隊,依托老屋打造沉浸式實景劇本殺項目,讓更多年輕人走進鄉村,既看到鄉村新貌,也看到發展潛力。”林雷杰說。

        林雷杰團隊正在新修繕的老屋里研究“全宋宴”(央廣網發 張昊樺 攝)

        一子落而萬象新。以“老屋復興”為起始點,撬動盤活村中更多資源,打造富有發展前景的新項目,進一步引流量、聚人氣,推動人氣變現。山下莊村南面有1500畝良田,不久之后,一個名為“孝悌田園”的智慧田園IP項目將全新亮相。該項目由寧波財經學院農業專業學生與老字號“趙大有”共同合作開展,依托老字號力量,由該田園所出的物產或將直接實現“從田間到餐桌”;依托學生團隊力量,未來這里不僅將種上彩色稻,還將擁有專屬的APP軟件,智慧賦能下實現對農作物的在線實時觀察監測、銷售追蹤等。

        此外,林雷杰團隊還計劃引入優質研學團隊,結合山下莊村的自然風貌、人文底蘊等基礎,推出系列研學項目,為村莊帶來更多人氣,也帶來更多拉動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增長點。

        山下莊村的變化,令家住隔壁高橋鎮石塘村的56歲村民高培江羨慕不已。“知道這里要進行改造后,我每天都忍不住騎著車過來看一眼,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好!”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