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進博會期間,又迎來一條重磅消息!由默沙東研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國內俗稱“K藥”,商品名: 可瑞達)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聯合化療新輔助治療并在手術后繼續帕博利珠單抗單藥輔助治療,用于經充分驗證的檢測評估腫瘤表達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20)的早期高危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這是自2018年首次在中國獲批上市以來,帕博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的第10項適應證。
(資料圖)
據悉,帕博利珠單抗是首個在全球獲批的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謂是三陰性乳腺癌治療領域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從而揭開了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序幕。在中國獲批,也意味著給中國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個更優治療新選擇。
三陰乳腺癌治療需求待滿足 臨床亟需創新解決方案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其中大約有15%~20%的乳腺癌,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被稱為三陰性乳腺癌。
三陰性乳腺癌是乳腺癌所有亞型里預后最差的一類,其發病年齡小,好發于40歲以下的絕經前女性2,侵襲性強,容易發生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3。臨床發現,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后2-3年是復發高峰4,給中青年女性帶來了很大的疾病負擔。
由于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缺乏有效的治療靶點,當前治療手段非常有限。因此,對于這一亞型的乳腺癌患者,亟需探尋創新的解決方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存。
突破性療法打破治療困境 免疫治療顯著改善患者生存
此次新適應證的獲批是基于III期臨床試驗KEYNOTE-522研究的數據,該研究為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II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于新輔助治療和后續帕博利珠單抗單藥用于輔助治療,對比化療用于新輔助治療和后續安慰劑用于輔助治療在早期高危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療效。
根據KEYNOTE-522研究顯示,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新輔助治療序貫帕博利珠單抗輔助治療早期高危三陰性乳腺癌,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病理學完全緩解率(pCR)及無事件生存期(EFS)。在PD-L1(綜合陽性評分(CPS)≥20)患者中,與對照組相比,帕博利珠單抗組的pCR從62.5%提升至81.7%,24個月隨訪數據中EFS率從86.5%提升至95.1%,均達到了顯著提升。另外,帕博利珠單抗組疾病復發、進展或死亡的風險較安慰劑組也降低了38%。
值得注意的是,KEYNOTE-522研究是早期三陰性乳腺癌免疫聯合化療(新)輔助治療最大規模的一項研究,也是唯一取得全部陽性結果的研究,并且該研究結果兩次被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引起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
“由于早期三陰性乳腺癌缺乏有效的治療靶點,當前治療手段非常有限。經常規模式治療后仍有30%-40%患者發生復發轉移6,存在著亟待滿足的醫學需求”,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此次帕博利珠單抗新適應證的獲批,開啟了乳腺癌腫瘤免疫治療新時代,或將改變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格局,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開創癌癥有所醫、可能治愈新時代
最美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香消玉殞,著名歌手姚貝娜含恨離世,著名網絡小說作家唐家三少的妻子隨風而逝,罪魁禍首均是三陰性乳腺癌。
在過去數十年,由于三陰性乳腺癌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很多患者一旦被確診為三陰性乳腺癌后會陷入恐慌,帶給人的不僅是身體上,還有心理健康上的嚴重影響。
“此次帕博利珠單抗新適應證在華獲批,開啟了腫瘤免疫治療在乳腺癌領域的全新征程,有望為更多患者和家庭帶來新的選擇和希望”,默沙東全球高級副總裁兼默沙東中國總裁田安娜表示,“這一里程碑不僅代表了帕博利珠單抗10個適應證惠及中國患者的征程,更凸顯了默沙東積極應對中國女性最迫切的健康挑戰,從疫苗、靶向藥物到腫瘤免疫治療,多層次防線造福宮頸癌、卵巢癌和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守護萬千中國女性及其家庭的健康。”
“癌癥早期的發現與治療有助于患者實現更大機會的長生存,目前許多癌癥在疾病早期階段被認為是可被治療以及可能實現治愈的”,默沙東高級副總裁兼中國研發中心總裁李正卿博士表示,“默沙東腫瘤產品已為多種晚期癌癥的治療帶來改變,我們非常激動地看到此次針對早期高危三陰性乳腺癌的適應證得以在華獲批。目前公司已開展約20項針對多個癌癥種類的注冊研究,將不斷探索帕博利珠單抗在早期癌癥治療中的研究運用。”
隨著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打破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傳統治療格局,將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獲益,助推三陰性乳腺癌跨進免疫治療新時代, 期待癌癥有所醫、可能治愈的時代早日來臨。(柯巖)
參考文獻:
1.乳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2.Bauer KR, et al. Cancer. 2007;1091721–1728
3.Dent R,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7;13(15 Pt 1):4429-4434.
中國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專家組. 中國乳腺癌新輔助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 中國癌癥雜志 2019,29(5):390-400. doi: 10.19401/j.cnki.1007-3639.2019.05.009.
4.Foulkes WD,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3(20)1938-1948.
5.Won KA, et al. Int J Oncol. 2020;57(6):1245-1261.
6.修萌, 張頻. 早期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模式及新輔助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防治研究, 2020, 47(2): 129-134.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