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是主陣地,養殖場是主戰場。發表高層次論文、獲得獎項很重要,但將成果應用到養殖中、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升行業科技應用水平更重要。
——劉玉蘭 武漢輕工大學動物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記者 吳純新 通 訊 員 程家才 王麗英 聶銘靜
(相關資料圖)
在武漢輕工大學動物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提到劉玉蘭,學生們都稱她“動科女神”“科研大咖”。
但劉玉蘭更愿稱自己為“飼養員”?!拔业目蒲小ψ印苄?,近二十年來,就是整天圍著豬雞打轉,就想著怎么能讓它們吃得更健康。”劉玉蘭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在“00后”們眼中,這位47歲的教授、博士生導師,與眾不同。劉玉蘭的課堂總是笑聲不斷,她會把時下網絡流行元素加入到專業課中。在她的包裝下,畜牧學知識不再是“土里土氣”的,而是充滿新鮮感。
憑借突出的教學、科研成績,今年劉玉蘭獲得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帶領學生精讀英文文獻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劉玉蘭認為,這是當老師的榮幸,也是當老師的快樂所在。
劉玉蘭十分注重課前準備,授課前要查閱大量文獻,將學科最新研究進展、來自生產一線的實踐經驗與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課堂上,劉玉蘭激情四射,調動課堂氣氛;課間,她常和學生交流科研計劃和進展,提高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課后,她常詢問學生的聽課感受,以便調整授課進度和難度,還把學科前沿資料發給學生,與學生討論國際上尚未定論的學術觀點。
為鍛煉所帶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劉玉蘭與團隊老師們約定“十日精讀一篇英文文獻”。“十天精讀一篇英文文獻,一年精讀30余篇文獻,三年就讀了近百篇文獻?!眲⒂裉m說,這些文獻涉及行業熱點、學科前沿,若堅持去讀,科學視野一定會得到拓展。
劉玉蘭團隊還有每兩周一次的科學前沿PPT匯報傳統,她讓學生精讀一篇前沿學術論文,并上臺做學術報告,而后由團隊老師現場進行點評。
從教以來,劉玉蘭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把自己當成學生的引路人和朋友。課余時間,她常以自己的經歷和身邊故事,與學生們探討如何做人、做事,并鼓勵他們樹立高遠志向。
自掏腰包購置試驗材料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边@是劉玉蘭常掛在嘴邊的話。
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如何讓豬吃得更有營養、長得更健康,這是劉玉蘭從博士階段開始研究了近20年的問題。她在實驗室以仔豬為模型將營養學研究深入到細胞、分子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該學科國際最高水平的專業雜志上,并得到國際國內專家的高度評價。
然而,起初這條路劉玉蘭走得并不順利。
2003年,從中國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劉玉蘭入職武漢輕工大學。當時,為了盡快啟動科研工作,她在經費沒有到位,甚至項目沒有完全確定的情況下,自掏腰包、花2萬多元購置試驗材料,帶著學生采買、安裝雞籠,設計、安裝取暖設施。
即便到了寒暑假,劉玉蘭也從不敢松懈一日,每天都會到實驗室“打卡”,直到今天依舊如此。
超額付出帶來了超額回報。劉玉蘭曾先后6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由她主導的《仔豬免疫應激營養調控關鍵技術與產品創制》項目獲2021年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與多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協作
劉玉蘭來自農村,她稱自己是“接地氣”的科研人。“實驗室是主陣地,養殖場是主戰場。發表高層次論文、獲得獎項很重要,但將成果應用到養殖中、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升行業科技應用水平更重要?!彼f。
近幾年,劉玉蘭先后與湖北、上海、廣東、浙江、江西等地多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協作,研發了多個新產品,使企業技術管理與產品科技含量得到大幅提升,幫助企業獲得了良好經濟效益。此外,她還常常走入農村養殖場,伴著豬雞、聞著糞臭,幫助農戶解決生產難題。
“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被轉化為產品,我倍感欣慰?!彼f。
“未來,我希望在課堂上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努力把專業課做成讓學生們都喜歡的課程?!眲⒂裉m在追尋自己的下一個目標。(科技日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