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改示范行動”是針對科技型企業開展的一項改革專項工程,旨在推動一批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創新能力,打造一批改革樣板和創新尖兵。
作為2020年首批入選“科改示范企業”名單的科技型企業,浪潮集團持續提升集團的經營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在2021年“科改示范企業”改革創新情況專項評估和2022年地方“科改示范企業”2021年度評估中均榮獲“標桿”等級,取得了階段性改革成果,起到了改革創新樣板引領支撐作用。
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浪潮集團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在平臺建設、創新創業、科技人才激勵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有效激發科技創新動能。2020年以來,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21%。出臺評優獎勵管理辦法,對科研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的企業最高獎勵300萬元,對在科研創新平臺等建設上取得重大成績的企業獎勵100萬;設立星銳獎,對獲得集團“星銳之星”獎項的研發人員,每人獎勵50萬;今年6月份,拿出2000萬獎勵給優秀的標準專利團隊和個人;成立浪潮科創中心,出臺員工創新創業管理辦法,對員工創業給予平臺、資金、專家等支持并授權使用浪潮品牌。
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浪潮集團出臺人才引進專項基金管理辦法,每年設立5000萬元人才引進專項基金,對高精尖缺人才的引進實施“一人一策”,對引進的高端人才給予安家補貼,最高每人200萬元;搭建戰略人才儲備平臺,建設外部人才庫,目前已有1700余人納入外部人才庫管理;深化校企合作,每年在60余所高校開展100余場宣講會,與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8所高校,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領域建立了博士生聯合培養機制,與南京大學等高校共建39個實習實踐基地、在12所高校設立獎助學金、建立13個浪潮俱樂部。
強化企業管理創新。加強層級管理,2020年以來浪潮集團清理注銷權屬企業100余戶,管理層級壓縮至三級,推動集團瘦身健體、主責主業更加聚焦;實施組織機構改革,優化整合相關資源新設浪潮智慧科技、數字山東等多個二三級企業,助力山東數字強省建設;加大授權放權力度,將一定規模以下的投資、注銷事項授權給二級企業;開展差異化考核,出臺分類考核實施辦法,增加個性化指標,提高考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科改示范行動的深入推進,有力促進了企業經濟運行提質增效,浪潮集團近兩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6%、43%;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6%、10%,延續了去年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2020年以來,新認定獨角獸1家,華光光電等專精特新企業9家、瞪羚企業10家;參與制定各類標準近百項,累計參與制定各類標準200余項;獲得專利88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6600余項,累計擁有有效專利129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9200余項;獲批23個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累計擁有40個省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在分布式數據庫、高端軟件、自然語言處理等多領域突破50余項重大技術,其中,浪潮AI服務器取得了18項全球測試第一,浪潮云ICP平臺在ARM架構下性能達到全球第一,研制的“源1.0”單體模型參數量達2457億,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AI巨量模型。
改革發展機制不斷深化。在浪潮集團,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成為常態,逐步優化干部隊伍年齡和專業結構,2022年以來管理人員不勝任退出、末等調整率達9%,干部競爭上崗率達48%;出臺招聘管理辦法,創新“選聘分離”招聘模式,實現100%公開招聘,2020年以來引進省級及以上人才20余人、博士人才200余人,2022屆校園招聘簽約碩博人才同比提升99%,海外留學人才同比提升超過90%,雙一流院校人才同比提升超過50%,連續獲評“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全場大獎”、“布蘭登霍爾卓越獎”、前程無憂“中國大學生喜愛雇主”、智聯招聘“中國年度最佳雇主百強榜單”及“中國年度最佳雇主校招案例獎”等雇主獎項。
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浪潮服務器市場占有率自2021年第二季度至今穩居全球第二、中國第一,大型集團管理軟件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浪潮存儲裝機容量全球前三、中國第一,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連續四年入選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
科技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式長跑。下一步,浪潮集團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全面落實好2022年至2025年的綜合改革方案,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公司治理、市場化機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工作,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發展動力,努力把浪潮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龍頭企業、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優秀服務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骨干企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柯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