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數實融合”漸入深水區:加快場景創新 釋放數據價值
(資料圖)
中新社上海12月15日電 (范宇斌)“當前中國的數字化已邁入4.0階段,但農業還在1.0階段‘爬坡’,我們迫切希望通過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找到更多的場景創新和創新點?!苯?,上海磐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成磊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堂“必修課”,越來越多傳統產業邁上了“數實融合”發展新賽道。
“數實融合”在農業領域催生出諸多新場景、新應用:廣西靈山荔枝果農得到技術加持后,可以在線給上百畝果園的不同地塊施肥;讓農產品溯源更一目了然,福建福茶網聯手螞蟻鏈給茶葉打上“區塊鏈身份證”,消費者掃碼即可獲取相關信息;幫助農戶拓產經營,網商銀行利用衛星遙感和圖像識別技術幫助種糧大戶把農作物作為抵押,獲得貸款……
數字經濟正加速向農業滲透,“數字鴻溝”逐漸彌合。據成磊介紹,他們在農業產業鏈中建立數字生態,針對農戶“貸款難、貸款慢、貸款貴”問題,借助數字金融系統,開展農業產業鏈精準信貸,助力云南保山咖啡、陜西蘋果等區域特色產業實現新發展。
過去常被人視為“只能線下”的體育運動也表現出“數實融合”的趨勢。
“數字技術推動了體育產業變革,讓消費者享受到線上運動新體驗,也讓商家獲得更大的收益?!背泉{體育上海區總經理彭鏗向中新社記者舉例稱,AI技術讓運動者擺脫了線下場景,可以體驗線上運動和評比。這一新應用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平臺用戶數大幅攀升,促進了健康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數字科技賦能體育場館實現全域物聯,通過綜合數據預警可實現場館的節能降耗。
從農業到體育,越來越多“數實融合”的新應用場景蓬勃涌現。以上海為例,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陳斐斐告訴記者,當前上海已實施20個專項行動,推動26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累計建設100個重點應用場景,出臺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相關標準26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居中國第一。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主戰場開始從消費互聯網轉到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正打破邊界、加速融合,為“數實融合”帶來了新的分工,也讓不少數字化服務商憑借在細分技術和場景解決上更精細、更專業的競爭力,在數字生態空間迎來了新的成長機遇。
時尚奢侈品行業數字零售服務商——上海百秋尚美科技服務集團市場總監李藝告訴中新社記者,“一些國際設計師品牌、新銳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常常面臨很大挑戰,我們為品牌提供全鏈路一站式服務,通過數字技術幫助他們打破線上線下邊界,快速實現全域經營布局?!?/p>
在“數實融合”過程中,記者關注到,從不借助數據到借助數據,從用數據到用好數據,越來越多企業的“數據意識”逐漸覺醒,開始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數據對農業生產太重要了。”成磊說,中國農業地區分散,難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數字化體系,而單一的農業數據也無法支撐金融向下授信,因此需利用好第三方數據。例如,他們在陜西延安利用遙感技術監測蘋果花朵,加上三年果品銷售情況,就能推測出農戶的收益,從而搭起了金融助農的橋梁。
“對于時尚零售行業而言,數據賦能的最大價值是讓全域經營得以實現并落地。”李藝表示,“傳統零售行業運營更多的是依靠從業人員的行業經驗。而今,利用數據賦能可以科學精準地掌握經營全況,實現品牌經營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p>
隨著“數實融合”不斷加快場景創新、滲透應用、優化迭代,其催生的新模式、新業態將激活經濟潛能。業界人士受訪時稱,“數實融合”發展漸入深水區,要積極推動重大項目牽引、做好相關技術創新、發展復合型人才,政府層面亦可給予相應政策傾斜。(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