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又見“養老投資” 實為消費投資陷阱

        法治日報 2022-12-18 09:46:10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王春

        □本報通訊員 馮吉軍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公安局躍龍派出所在走訪調查中發現某種植公司假借“消費投資”之名推出“綠色健種植”招商項目,以高價向老年群體推銷不明樹苗種子,并稱消費者可以憑借購買量與該種植公司簽訂合伙協議從而以36%的股份入股。經過偵查,查實該種植公司以高于委托價10倍以上的零售價向老年群體推銷“綠色健種植”,僅兩個月工夫,涉案金額高達220余萬元,不僅擾亂行業市場秩序,而且對消費者財產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同時,躍龍派出所對接市場監管局和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調取相關資料,并對轄區內存在違法推銷“投資產品”“養老項目”并承諾給予高價回報或股權等情況的商戶進行聯合檢查,發現他們普遍集中在醫院、集市、寺廟、老年服務中心等老年人經常出入的場所。其中,某公司以“免費”養老為幌子,以建設養老項目等名義對外銷售公司股權,許諾到期返還投資款并可獲贈福利積分,福利積分可在旗下養老項目消費抵現,也可到期兌換為現金。根據前期調查結果,躍龍派出所聯合市監局、農業農村局、衛健局等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對涉案的企業公司進行查處,已立案查處案件3起,采取刑事強制措施5人,并對轄區內其他場所周邊存在的類似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民警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這種在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投資項目等商業活動中,以承諾給付貨幣、股權、實物等回報形式吸收資金的行為都屬于非法集資,他們往往承諾高額回報,編造虛假項目,以虛假宣傳造勢,有些甚至利用親情網誘騙。

        辦案民警介紹,“案例中提到的種植公司甚至尚未正式營業,也沒有正規完整的營業證書,經營狀況難以預料。且主要吸引消費者的是股份而不是產品本身,項目真實性、資金的去向、獲取利潤的方式以及產品質量均無從查證、難以保障。”

        民警提醒廣大消費者,遇到相關投資集資類的宣傳,不要盲目相信,警惕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莊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此類案件的特點就是收益誘惑頗大,而老年群體又防范意識薄弱,警惕性低,詐騙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偽造憑證掩蓋事實,身份往往經不起核查。所以廣大群眾在遇到這一類所謂理財投資的推銷時,第一要確認自己是否了解該產品及市場行情;第二,想想這些產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第三,考慮自身經濟實力是否有抗風險能力,千萬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盲目跟隨花冤枉錢。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