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1月1日,在云南楚雄州祿豐市恐龍山鎮一處陡峭荒坡上,一堆恐龍骨骼化石“新鮮出爐”。只見僅3米寬的臺地上,大大小小的恐龍化石躺在紅色泥土中,犬牙交錯擠在一起,其中有一條粗大的股骨和一塊橢圓形的腹部肋骨如巨大的蒲扇,清晰可辨。
“這里有大中小3具恐龍的化石,屬于早侏羅世的蜥腳型類的恐龍,距今約1.9億年,用兩條腿走路??铸埢绱思?,在世界上也并不多見。在元旦來臨之際一次發掘出3條恐龍,也是送給恐龍研究人員和恐龍愛好者的一份新年禮物?!卑l掘團隊領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尤海魯告訴記者。
(資料圖)
連日蒙蒙細雨,發掘團隊在發掘地點搭起一個塑料棚,尤海魯和4位團隊成員刨開潮濕的泥土,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塊塊大小不一的恐龍化石,打上膠和石膏固定。“在化石暴露后要對化石進行防風化處理,在現場繪制化石素描圖,留存第一手研究資料。發掘過程中,我們會將化石進行固定和打包,將化石包運送至祿豐恐龍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倉庫內保存,留待今后修復、研究、裝架。”尤海魯邊整理化石邊介紹。
“這3條恐龍除頭骨化石被風化外,其他骨頭比較完整。一條恐龍大約7至8米長,一條約5米,一條約4米。從3條恐龍骨頭化石擠在一起的形態看,3條恐龍可能是群居,突然死亡的?!卑l掘團隊成員、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濤說。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尤海魯在云南祿豐發掘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光明日報記者?張勇攝/光明圖片
每天一起上山發掘的還有王濤的同事董啟興,以及昆明理工大學古生物專業的兩位研究生趙染塵和陳劉潤玄。作為發掘團隊后援的專家學者眾多,有恐龍蛋研究專家王強、古脊椎所技術室馮文清、中國地質博物館王婭明、北京自然博物館張茜楠、中國地質科學院任鑫鑫、楚雄州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王國付等。
這3條沉睡了1.9億年的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2022年6月17日,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在距祿豐縣城30公里的荒山上勘測時,助理工程師趙見波突然發現一片陡坡沙土中露出一塊石頭,疑似恐龍的腿骨化石,他馬上聯系王濤來現場查看,王濤很快就確定是恐龍腿骨化石,3條恐龍由此重見天日。
2022年12月28日,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在祿豐市恐龍谷宣布對近年來楚雄州相繼發現的恐龍化石進行搶救性發掘保護,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負責發掘。此次即將發掘的恐龍化石點共9個,其中祿豐市恐龍山鎮1個,武定縣萬德鎮2個,雙柏縣大莊、大麥地和安龍堡3個鄉鎮6個。
據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陳俊介紹,本次三地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工作,于2022年12月12日獲得了自然資源部同意發掘批復。此次發現的恐龍化石多數位于斜坡上,整體埋藏較淺,骨骼形狀清晰可辨,因周邊土層風化嚴重,加之雨水沖刷等自然現象,已造成部分化石暴露于地表。實施搶救性發掘,切實保護好這些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資源迫在眉睫。
楚雄州享有“恐龍王國”“化石之倉”的美譽。這里曾經是恐龍繁衍生息的天堂。從1938年在祿豐縣沙灣地區發現我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到現在,全州已經出土了410多具恐龍個體化石,其中較完好者70余具,并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印化石,尤其是早侏羅世的恐龍,現在已知有14種,占全國早侏羅世恐龍的64%,也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好的兩個地點之一(另一地點為南非)。
專家對目前出露的部分恐龍化石進行初步分析,除雙柏縣大莊鎮的恐龍化石屬于侏羅紀中晚期外,其余8個點的化石均屬于早侏羅世。其中,根據武定縣萬德鎮發現的化石推斷,當地恐龍生存時代是侏羅紀最早期,比祿豐盆地以祿豐龍為代表的恐龍動物群還要早。祿豐市待發掘的恐龍化石點位于川街盆地,初步判斷新發現恐龍個體較大,將為該地恐龍與祿豐盆地恐龍對比研究提供科學依據,也將進一步推進祿豐恐龍多樣性、分布及演化的深入研究。
“還有3天,就可以完成祿豐這3具恐龍化石的發掘,然后我們去武定縣金沙江大峽谷發掘兩個點的恐龍化石,春節后將轉戰雙柏縣,那里6個點的恐龍化石更多,我們將在8月份完成3個縣的搶救性發掘工作?!蓖鯘f。
“武定縣的發掘點,有可能成為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恐龍骨骼化石地點?!庇群t敱硎?,“隨著恐龍化石發掘工作的深入,更多更翔實的發現、研究、推演、還原,將勾勒出云南早侏羅世恐龍化石更為全面的存在現狀,為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提供富有價值的科學依據。”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04日?08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