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余團隊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Robert Landick團隊、浙江大學馮鈺團隊合作,揭示了細菌核糖核酸(RNA)聚合酶識別轉錄終止序列、終止轉錄的工作機制。1月12日,相關論文發表于《自然》。
脫氧核糖核酸(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遺傳信息通過轉錄從DNA傳遞到RNA,隨后通過翻譯解碼成蛋白質。基因是DNA遺傳信息的編碼單元,基因的正確解碼需要執行基因轉錄的RNA聚合酶嚴謹識別基因的起始序列(啟動子)和終止序列(終止子)。如果轉錄終止過程發生異常,會干擾下游基因的表達、影響DNA復制、破壞基因組穩定性等。
“RNA聚合酶在執行基因轉錄時類似高速行駛的汽車,以大約每秒50個核苷酸的速度合成RNA。當RNA聚合酶轉錄至終止序列時,需要從高速延伸的狀態‘剎車’,停止轉錄并釋放RNA?!睆堄嘟榻B說,“細菌的固有轉錄終止序列是一段30至50個核苷酸堿基的序列,由能夠形成發夾結構的序列和連續多聚尿苷組成。”
研究團隊捕獲了RNA聚合酶轉錄終止的一系列中間狀態,解析了RNA聚合酶在上述轉錄終止中間狀態的冷凍電鏡三維結構,發現轉錄終止序列的多聚尿苷使RNA聚合酶“剎車”,將其固定在轉錄暫停狀態,隨后RNA發夾結構折疊進入RNA聚合酶內部,促使RNA從RNA聚合酶內部解離。
該研究報道了細菌RNA聚合酶在基因轉錄終止序列暫停轉錄、RNA發夾結構折疊進RNA聚合酶內部誘導RNA釋放的分子機制,回答了基因表達的基礎科學問題,拓展了人們對基因表達機制的理解。(張雙虎 黃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