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取下番茄莖蔓 鐘鑫媛 攝
【資料圖】
(新春走基層)探訪浙江嘉興“農業夢工廠”:小番茄種出“科技味兒”
中新網嘉興1月12日電 (張雨滴鐘鑫媛)凜冬已至,春節將近,走進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這里卻是一派春意盎然、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在這座鋼結構和玻璃組成的面積約為3萬平方米的溫室內,綠油油的番茄藤蔓叢里延出一條“H”形軌道,一輛升降車從軌道上緩緩滑出,工作人員正站在車上,將莖蔓從架繩上取下,再小心落到落蔓架上。
番茄進入熟果期 鐘鑫媛 攝
走進這座“農業夢工廠”,讓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清新”,沒有傳統菜園里的泥濘,白色是整個基地的主色調,一排排番茄秧苗統一生長在一塊密封的長條形栽培基質上,每株秧苗根部插有一根小細管,整個種植區非常干凈,幾乎看不到灰塵。
“我們采用的是椰糠基質栽培、營養液灌溉的方式進行培育,生產的是全程可追溯的高品質果蔬,全部實現智能化、標準化。”湘家蕩數字化農業工廠工作人員陳寒介紹。
與傳統種植不同,一個個新技術將大棚“全副武裝”起來,番茄從育苗到結果,實現了全周期的數字化,做到每一個細節都可控,而且產量非常可觀。而科技感滿滿的設備也讓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在這里干活真好,不出遠門就能掙份工資。”大棚里番茄植株上一個個紅透了的番茄,映紅了正在打老葉的工作人員李建英的笑臉。
自從到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上班以來,李建英才發現“田”居然還能這樣“種”,同樣是在種地,跟過去相比,手腳都不會弄臟。
在番茄林中,還有裝著熊蜂的箱子。陳寒介紹,傳統農業中,授粉是通過人工點激素進行的,可能產生激素殘留的現象,現在智能農業采用從以色列引進的熊蜂作為生態連接,給番茄授粉,就能夠避免這種問題。
玻璃溫室大棚里,種植著是黑巧、黃葡、紅莓、金橙、咖寶等10個品種的小番茄,猶如一座“番茄森林”,空氣中還彌漫著沁人心脾的果香。
如今,長勢旺盛的番茄已進入熟果期,番茄藤上碩果累累,一串串果實圓潤飽滿、層層疊疊,員工們正忙著采摘、包裝、發貨,上下飛舞的熊蜂不時落在番茄花蕊上。
“摘下來的番茄不用洗,直接就可以吃的,我們不打農藥。”陳寒說著摘下一顆番茄遞進了嘴里,一口咬下,汁水從嘴角沁出,還未咽完,又把手伸向了藤蔓。
除了令人“驚艷”的技術,這里出產的水果還有“驚艷”的產值,數字+農業在這里碰撞出大數據時代的新火花。
據了解,這里的番茄進入熟果期之后,基本上一周就可以收獲一次,每年可以結40多穗果,產量及產值是傳統溫室的5倍以上。
“現在的訂單主要發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消費者遍布全國各地,深受高端市場歡迎,臨近春節,更是供不應求。”陳寒說。(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