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之花”綻放希望的田野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01-13 09:46:50


        【資料圖】

        注重創新機制,著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產“兩張皮”問題,有助于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走進“生態蔬菜之鄉”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一個個鋼架大棚里,各種蔬菜琳瑯滿目。正值辣椒、扁蘿卜、西紅柿等集中上市,一輛輛卡車往來于村鎮田埂間,好不熱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寒冬時節,以往菜農都擔憂嚴寒狀態下的作物存活率;現在,永豐縣蔬菜產業發展中心研發出單體雙層大棚,能解決大棚抗寒問題,把秋延辣椒的采摘期延長到春節后,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路徑。

        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農業科技的有力支撐。永豐縣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進行大面積蔬菜種植,但小戶散戶的種植方式效益不高。近些年,縣里將蔬菜產業作為重點產業,成立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全力推動設施大棚普及。同時,基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農業科研工作不斷加強,進一步助推產業壯大。早春空心菜—秋延辣椒輪作技術、綠色防控技術、土地暗膜覆蓋增產技術……這幾年,縣蔬菜中心通過自研、引進、推廣各項技術,為設施蔬菜產業引航護航,實現了土地增效、菜農增收、品牌增益。永豐縣的實踐說明,找準產業方向,夯實產業基礎,大力推進科技興農,就能為農業發展注入動力活力。

        科技興農呼喚體制機制創新。永豐探索“龍頭企業+基地+科研院所(校)+職業菜農”的發展機制,農技人員的傳幫帶讓更多菜農變成蔬菜種植的行家里手,各類龍頭企業和種植基地讓十里八鄉都能享受到農業技術帶來的實惠。這種機制創新,也為對接高等農業院校提供了“綠色通道”。2022年,永豐縣與江西農業大學共建了“蔬菜科技小院”,成為集蔬菜科研、種質資源保護、種苗供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示范基地。注重創新機制,著重解決好科研和生產“兩張皮”問題,有助于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技興農的落腳點是強農惠農。在永豐縣蹲點采訪時,記者遇到在蔬菜大棚打工的村民曾運英,她主動跟蔬菜中心農技人員學習,成為大棚技術管理員,每月工資5000多元,同時帶動20多人一起學習種植技術。不僅如此,當地一批80后、90后職業菜農,已能獨立經營上百畝蔬菜基地,成為產業發展新生力量。菜農知識與眼界的提升,也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契機。不斷傳播新技術、普及新成果、培育新農民,成就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鄉村振興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在永豐縣的蔬菜中心,育苗中心采用先進的潮汐式苗床,年育苗能力達2000萬株;正在培育中的一棵棵優質蔬菜幼苗長勢喜人。得益于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廣大農民的勞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蓬勃發展起來。繼續聚焦農業科技前沿,以產業急需為導向,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創新發展方式、提升服務效能、探索長效機制,就能為農業現代化打下堅實的科技基礎,讓“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得更加絢爛。

        (作者朱磊,為人民日報江西分社記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