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應用正進一步推動水利行業構建新的發展格局。在推動智慧水利建設過程中,浪潮集團面向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灌區,發揮自身“算力、算據、算法”的數字化轉型能力,打造以“大禹”一體化監測平臺和“輕舟”數字孿生平臺為核心的產品體系,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深度結合,賦能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灌區建設。
(資料圖片)
加強核心產品研發 打造智慧“引擎”
近期,水利部組織完成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中期評估,同步開展優秀應用案例評選工作,形成《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應用案例推薦名錄(2022年)》,32項優秀應用案例、15項推薦應用案例入選。其中,浪潮集團作為建設參與方,助力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工作獲評優秀,助力海南省“數字孿生松濤水庫”入選推薦應用案例。
圍繞智慧水利發展需求,浪潮集團水利團隊加強技術創新,研發出“大禹”一體化監測平臺和“輕舟”數字孿生平臺等核心行業產品。其中,“大禹”一體化監測平臺采用云、邊、端一體化架構,打造適用于多種水利業務場景的智慧監測整體解決方案。以“大禹針”作為前端感知層,融合水位雷達、流速雷達、雨量計、攝像頭等多種感知設備,采集各類環境感知要素;以“大禹站”作為邊緣計算層,進行采集協議轉換、視頻接入存儲轉發、AI模型的推理分析、邊緣運行環境的監控管理、提供4G、5G、北斗等多種融合通訊方式;以“大禹云”作為中心管理層,實現監測設備展示、分析,智能化運維等功能。
“大禹”一體化監測平臺被列入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2022年度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輕舟”數字孿生平臺由水利數聯中臺、水利智聯中臺、水利融合能力中樞等組成,主要解決水利行業管理由信息化向數字化轉變中面臨的數據處理難、運行平臺不統一、知識構建缺乏工具、水利專業模型適配度不高、水利應用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全面提高數字孿生流域快速搭建的能力。目前,“大禹”一體化監測平臺和“輕舟”數字孿生平臺已經在南水北調、海南、廣西、山東、貴州等多地的智慧水利項目中實現推廣應用。
深耕行業 支撐多地智慧水利建設
浪潮深耕水利十余年,在持續推進業務融合、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的同時,更打造了以海南省智慧水網、廣東省數字北江蘆苞試驗段、都江堰智慧灌區、武漢智慧水務為代表的一批水利行業的樣板示范工程。
在2022年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評選中,由海南省水務廳和浪潮合作建設的“海南省智慧水網信息平臺”摘得中國區和亞太區兩項大獎。作為全國第一個省級智慧水網項目,該項目圍繞水利部及海南省數字孿生流域的建設目標,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行業深入融合,建設“數字孿生松濤水庫”,整合實時水雨情監測、洪水預報調度、水庫標準化管理等業務,開展數據底板及“四預”建設,實現水庫運行實況的數字化呈現、精細化管理、自動化安全診斷和智能化調度運行。
在廣東省數字北江蘆苞試驗段,浪潮集團和廣東省水利廳聯合打造了融合數字孿生、5G、AI技術,打造了全覆蓋、全時空、全天候、全要素的天空地一體化水利感知體系,實現洪水監測、水位智能識別、采砂船智能監管、蘆苞閘無人值守、蘆苞大堤安全運行、游泳智能識別警示等智能化業務,助力工程安全運行調度,實現涉水工程、安全運行全面監管。
此外,在浪潮集團的參與建設下,南水北調中線長葛管理處基于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技術,針對車輛違停、人員入侵、安全帽檢測等17種檢測場景建設視頻監控智能分析系統,并通過大屏幕實時進行告警信息推送與展示,全面提升國家級重點水利工程監管水平;都江堰灌區通過水利信息化建設向著透徹感知、精準量測、配水調度、科學預測、泛在服務的智慧灌區邁進……
“圣人治世,其樞在水。”水利自古以來都是民生大事,深刻關系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面對當前水利行業從治水向“智”水的跨越式發展,浪潮集團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軍企業,將持續全面參與各地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灌區、智慧水務建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實力助推行業發展,全面助力水利高質量發展。(柯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