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月13日,北京工商大學數字未來中心揭牌儀式在學校阜成路校區舉行。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武世興,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黃先開,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左敏,原黨委常委、副校長謝志華出席,北京工商大學教務處處長曹顯兵主持儀式。
武世興對當前教育數字化轉型總體形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指出,日新月異的數字技術既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新機遇,也為教育助力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同時也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帶來了新挑戰。他對北京工商大學數字未來中心的成立表示充分肯定,認為數字未來中心的成立體現了學校對時代發展、國家戰略、教育部方針政策的精準把握,也是學校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一項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要舉措。
黃先開分享了北京工商大學數字化轉型的經驗。他表示,教育信息化作為重要的引擎和驅動力,已經成為影響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要素,北京工商大學作為教育部確立的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之一,多年來推進建設智慧校園新空間,打通校園數字動脈,營造多元個性的教育新生態。
他認為,實現教育數字化,需要進行四個路徑創新:一是資源數字化,打造“互聯互通、直錄直播、資源共享”的教學環境,把所有的教學資源變成數字化的資源。二是管理流程的數字化,學校打造了智慧教學一體化平臺,管理業務與全流程通過平臺完成。三是師生互動數字化,目前學校建設了新維教學空間,讓老師、學生、管理者都可以在這個平臺溝通互動。四是希望能夠實現教學知識服務的個性化。同時,黃先開希望與大家一起努力,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曹顯兵介紹了北京工商大學在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戰略部署和成效。目前,教學面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匹配、數字資源的管理共享難度大、傳統管理與個性需求不適應等問題。為解決相關問題,學校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出“一個聚焦、兩項建設、三大平臺、四化服務”的基本思路。成功搭建了智慧化的教學新環境和一體化管理平臺,開放跨專業、跨學科課程達256門,12萬人次學生、1.6萬人次教師在新教學模式下進行課程教學。2012年教育部把學校列為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與清華、北大一起成為北京地區僅有的三家試點高校。
近年來,北京工商大學堅持“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理念,傳承原有工商特色與優勢,從2009年開始進行教學數字化的探索與實踐,經過十多年來的堅持與積累,建成了覆蓋全校的“互聯互通、直錄直播、資源共享”的智慧教學環境,開發了智慧教學管理一體化平臺,構建了以課程管理為中心的新維教學空間,持續發揮數字賦能作用,創立了數字未來中心,形成了“一個聚焦、兩項建設、三大平臺、四化服務”人才培養新體系,樹立了“以生為本、自定節奏、學習驅動”的人才培養新理念,構建了“個性需求、能力導向、數字賦能”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了“立足課程、服務師生、提升品質”的課程管理新機制。
據悉,數字未來中心位于北京工商大學阜成路校區教三樓五層,是學校數字化轉型創新試驗區,建設了“直錄直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智慧環境,實現教學資源數字化;搭建智慧教學一體化平臺,實現管理流程數字化;構建新維教學空間,實現教學社群數字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數字化;推動過程數據治理,實現教學管評數字化。(蔡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