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9日消息(記者 于琦)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復蘇預期不斷增強。近期,北向資金持續跑步進場,開年以來累計凈買入額已超2022年全年總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A股收盤,北向資金合計凈買入93.93億元,保持連續12日凈買入,月內累計凈買入額達1032.74億元,創出新紀錄。此外,該數據超越2021年12月份的單月歷史高點889.92億元。
北向資金大幅流入釋放了什么信號?對此,多家券商指出,北向資金流入具有明顯的“開門紅”效應,內外部市場環境的改善有望驅動A股震蕩上行。
經濟復蘇驅動外資持續加倉
(資料圖)
受海內外宏觀經濟與疫情等因素擾動,2022年北向資金流入規模遠低于往年。而2023年初以來,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規模已創歷史最高。
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持續向好為國際投資者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北向資金凈買入量快速增長且持續放大,表明國際資本和境外機構看好中國市場,對于2023年中國市場的走勢持樂觀態度。隨著防疫政策的重大調整,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快速復蘇。同時,國內貨幣流動性較為寬松,物價環境持續平穩,讓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央廣網記者,“此外,美聯儲持續加息,西方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也進一步促使北向資金的快速流入。”
“國內經濟基本面是穩定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指出,“主要國際組織等機構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我國可能成為唯一呈現經濟增速回升的主要經濟體。同時,我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也將繼續為跨境資金流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西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易斌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以來外資的加速流入主要有三方面驅動力。
從全球流動性看,隨著疫情擾動消退,地緣沖突趨于緩和,大宗商品供給壓力緩解,疊加海外需求疲態初現,海外通脹回落趨勢基本得到確認,全球流動性環境將趨于寬松,推動外資加速權益資產配置。
從基本面看,中國經濟正在逐步走出因為疫情防控政策帶來的短期擾動,有望在2023年迎來溫和復蘇,而歐美經濟在過去一年各國央行快速加息的壓制下,衰退風險正在逐步暴露。從估值來看,當前A股無論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都處于歷史低位,相對海外權益市場估值優勢明顯,這使得外資在全球資產動態平衡過程中會更加青睞中國資產。
從情緒面看,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7.328高位快速回落至6.7左右,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也加速了外資對于人民幣資產的配置意愿。
2023年外資凈流入規模有望達千億水平
對于近期外資的持續流入,機構認為,主要是因為當前A股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吸引力大幅提升。“超配中國”已成為外資機構的強烈共識,外資機構紛紛上調中國2023年增長預期。
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12個月目標從70點上調至80點。摩根士丹利更加看好中國股市,進一步上調目標位,并預計中國股市2023年將在全球表現最佳。該行維持增配MSCI中國指數,并將2023年底MSCI中國指數目標上調至80點。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將中國股票評級從平配上調至增配,并將MSCI中國指數2023年末目標位從59點上調至70點。
“由于中國比預期更早重新開放,市場樂觀情緒升溫,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也好轉,刺激資金流入中國風險資產。”瑞銀財富管理辦公室表示。
北向資金后續是否能夠繼續凈流入?專家認為,跨年行情仍在延續,外資在春節后依然有望保持較快流入。
易斌分析,“隨著國內經濟逐步修復,海外流動性拐點臨近,人民幣匯率貶值趨勢扭轉,外資全年持續流入趨勢具有較高確定性。從全年維度來看,預計2023年外資整體流入規模有望回歸至過去5年(2018-2022年)的均值水平2700億元以上,外資仍然將是今年A股市場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之一。”
興證策略也在其研報中指出,“我們保守預計今年外資將凈流入3000億元,回歸趨勢性流入的基準水平。而2022年在內外風險擾動下外資流入大幅偏離趨勢值,參考歷史經驗,若考慮這部分外資的回補,則有望在今年3000億元左右的趨勢性流入基準上,額外貢獻2000億元左右;同時,隨著2023年全球流動性由緊轉松、中國資產優勢重現,預計全年外資流入或有望達到4000-5000億元超預期水平,成為2023年A股市場的主導性增量。”
“在我國經濟增速企穩回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以及人民幣資產避險屬性凸顯等因素支撐下,外資將繼續穩步投資我國證券市場。”王春英稱。
對于年后A股的市場行情,易斌認為,2023年市場回歸價值投資將是大概率事件。從政策層面看,在外需疲軟,國內有效投資不足的環境下,著力于促消費仍然是今年政策支持的重點方向。從盈利來看,隨著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工業企業庫存進入去化周期,盈利結構有望從上游逐步向中下游轉移。同時,海外流動性拐點臨近,中美經濟周期不同步,將推動外資加速流入。疊加個人養老金制度改革,險資增加權益資產配置,今年增量資金風格更加傾向于配置型交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