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我以為這惡心嘔吐是靶向藥的副作用!沒想到啊……”59歲的沈大媽(化名)確診肺癌已經第四年,經過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病情還算穩定。但從去年8月,沈大媽開始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她想這“惡心嘔吐”八成是靶向治療的副作用,所以也沒在意,就自己服用了一些護胃止嘔的藥片。
可是,沈大媽嘔吐次數越來越多,即使不吃靶向藥也會嘔吐。而且精神不良,渾身無力感明顯。家人帶著她趕緊回來找浙江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的欽志泉主任。
神經外科手術中
欽主任了解情況后,將沈大媽收入住院。隨后,沈大媽腰椎穿刺結果顯示腦脊液壓力很高,并且在腦脊液檢查中發現了癌細胞——肺癌腦膜轉移了。這才是沈大媽惡心嘔吐的真實原因。腦膜轉移是惡性腫瘤細胞轉移浸潤到蛛網膜下腔的腦膜(軟腦膜、蛛網膜、腦脊液)的疾病,是嚴重并發癥之一,在晚期肺癌中發生率大概3-5%。臨床主要表現為劇烈頭痛、頑固性惡心嘔吐,嚴重者還會意識不清、視力障礙、行走困難、發生癲癇等等。
據欽志泉介紹,確診腦膜轉移很難。早期腫瘤細胞還未聚集沉積于腦膜,PET/CT或MRI檢查都很難發現腦膜轉移病灶。腦膜轉移的治療也很棘手。在人體中,腦組織、腦脊液和血液之間有個屏障,能夠阻止某些物質(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中進入腦組織。這就使得抗腫瘤藥物很難通過屏障去殺死腦內腫瘤。
現在研究發現,鞘內化療可以將藥物直接輸送到蛛網膜下腔,不必通過血腦屏障,這樣可以有效清除附著在腦膜上的癌細胞,對漂浮在腦脊液里的癌細胞也有很好的殺滅效果。但是鞘內化療需要反復腰椎穿刺,容易引起嚴重并發癥,并且每次化療劑量很有限。
神經外科的“神器”——Ommaya囊能很好的幫助腫瘤醫生。由神經外科醫生把Ommaya囊(由一個側腦室的導管組成,這個導管連接到植入頭皮下的儲液器)埋藏在患者頭皮下,通過這個軟軟的囊就可以鞘內打化療藥,操作方便,患者沒有任何痛苦。有時候,神經外科還會同時給患者做一個腦室-腹腔分流術,就是腦室內過多的腦脊液經人工硅膠管路引流至腹腔,利用腹膜強大的吸收能力將其吸收。
沈大媽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左側腦室Ommaya囊置入術”,后續通過Ommaya囊進行鞘內注射化療。1月30日,過完年的沈大媽前來復查,病情都挺穩定的,也沒再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
欽志泉介紹,肺癌是最易發生腦轉移的腫瘤,大約20-65%的患者會出現腦轉移。但腦轉移中腦實質轉移較多,像沈大媽這種腦膜轉移的較少,但一旦發現腦膜轉移,是非常不好的預兆。哪怕抗癌多年,患者對突然出現的癥狀也要保持警惕!尤其是晚期腫瘤患者如果有各種不適,要及時向經治醫生反應,或者及時來醫院就診,且不可因為自己的“抗癌經歷”進行自我處理,以免延誤病情。(史俊 周琦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