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存儲新變化,2023年十大創新關鍵詞 天天訊息

        人民政協網 2023-02-08 16:33:47

        近日,浪潮存儲發布2023年十大數字化創新趨勢。那么2023年數據管理和存儲領域,有哪些新趨勢呢?經分析,我們從產品技術、算法、場景三個維度出發,篩選出十個年度關鍵詞:全閃存儲、分布式存儲、SSD、計算型存儲、分布式數據庫、智能運維、東數西算、數字孿生、AIGC以及元宇宙。


        (資料圖)

        圖為浪潮存儲

        一、 新產品

        在產品層面,隨著閃存技術逐步成熟、豐富,集中式存儲正加速向全閃形態演進;分布式存儲在全閃和混閃兩種形態并存的同時,分布式架構呈現出多元融合的趨勢。

        1. 全閃存儲

        據IDC統計,全閃存儲陣列(AFA)在以集中式存儲為主的傳統企業級存儲市場(TESS)的份額占比上升至39%。越來越多的本地供應商開始專注于高端全閃產品,端到端NVMe AFA產品不斷涌現以服務于需要高性能的業務場景。數據顯示,全閃存儲2022年市場增速約為21%,同期中國存儲市場增速為7%。

        2. 分布式存儲

        分布式存儲憑借性能、系統可靠性、擴展性等方面的優勢,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場景中被廣泛使用。據IDC統計,2022年分布式存儲份額為23%,預計到2026年市場份額將達到28%,成為中國存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3. SSD閃存盤

        由于NAND閃存介質具有高性能、低延時的特性且Flash顆粒單位成本不斷降低,SSD市場迎來高速發展。據IDC預測,SSD有望突破成本瓶頸,憑借訪問速度和存儲密度優勢,代替機械硬盤成為市場主流存儲介質,預計到2025年全球的SSD市場規模將由2020年的300億美元增長到約為500億美元。其中企業級SSD的技術開發壁壘相比較高,代表廠商有浪潮信息、Samsung等。

        4. 計算型存儲

        2023年,計算型存儲(Computational storage)成為新的存儲產品形態,將帶來IT架構的變革。計算型存儲能夠將部分數據處理的任務交給存儲層,而不用把數據挪到主機里用CPU來處理,這樣可以節約數據遷移時間、帶來更低的業務時延。

        目前,計算型存儲已經在產業細分領域掀起了創業浪潮,受到投資界和產業界的高度關注。計算型存儲在技術上向著高精度、高算力和高能效的方向發展,基于非易失性、新型存儲元件的計算型存儲依賴于工藝、良率的提升,走向成熟預計需要5-10 年。

        二、 新算法

        算法層面,運維管理平臺、數據庫作為數據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正在加速創新。

        1. 智能運維(AIOps)

        存儲的AIOps就是通過AI技術實現存儲自治,即自我管理、自我修復、自我調優,提高存儲系統的性能、穩定性和易用性,降低存儲使用的復雜性,簡化運維,使存儲設備永遠保持在最優運行狀態,加速數據在線。

        未來,隨著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的不斷增長,AIOps技術將迎來快速發展。Gartner預測到2025年,30%的企業級存儲將使用AIOps來進行IT硬件管理和維護,而2022年這一比例還不到3%,智能運維將成為業界的趨勢。

        2.分布式數據庫

        在核心應用領域,盡管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提升了市場對非關系型數據庫的關注度,但關系型數據庫在其核心應用領域的重要性并沒有降低,據IDC統計,關系型數據庫在中國數據庫總體市場中的占比仍超過60%。

        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利用分布式技術,突破了傳統集中數據庫的容量與性能瓶頸,簡化了運維工作,并有效降低了對高性能硬件的依賴。近年來,中國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市場呈百花齊放的態勢,新興數據庫廠商、云廠商、大數據廠商、數據庫服務商、系統集成商等供應商都相繼推出新產品。

        三、 新場景

        伴隨新應用爆發式增長,無論是國家級的東數西算,滲入各個行業的數字孿生,當紅的AIGC還是“包羅萬象”的元宇宙等等,都成為當前業界的熱點。

        1. 東數西算

        中國數據中心格局,正在向西推進。運營商成為推進東數西算落地的先行者,中國運營商已經建立起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同時全國約50%以上的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都是由運營商提供。例如,某家運營商累計投產云服務器和存儲超66萬臺,構建起“N+31+X”資源池體系,即建設N個中心資源池,面向31個省份建設若干省級節點,在全國范圍內靈活部署X個下沉式邊緣云,100%覆蓋“東數西算”核心樞紐,能力輻射全國。

        2. 數字孿生

        2003年,美國密歇根大學Michael Grieves 教授首次提出了“數字孿生”的概念。數字孿生最早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數字孿生開始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交通、科研、醫療及農業等垂直行業拓展。

        當前,全球加速布局數字孿生應用,美國和德國分別成立了數字孿生聯盟和工業數字孿生協會,中國已將建設數字孿生城市被寫入“十四五”規劃,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據Global Industry Analysts預測,到2026年全球數字孿生市場規模將達到287億美元。

        3. AIGC

        2022年,效果驚人的Disco Diffusion、Midjourney、DALL·E2和Imagen AI,讓大眾切身體會到了AI在圖像生成上的驚人表現。而這只是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AI)的一個縮影。作為一種能夠從巨量數據中學習對象的特征利用現有文本、圖像或音頻文件創建新內容的技術,生成式AI未來將進一步發展,不斷拓寬應用邊界并將為數字化內容的制作方式帶來變革。

        預計到2030年,AIGC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并且這項技術將在生命科學、醫療健康、制造、材料科學、媒體、娛樂、汽車、能源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4. 元宇宙

        近幾年,國內外各大科技巨頭紛紛開啟了探索元宇宙的步伐,機構也對元宇宙報以積極態度,Gartner預測,2026年25%的人每天將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購物、學習、社交或娛樂1個小時;全球30%的企業機構將擁有元宇宙的產品和服務。

        元宇宙,不光推動了VR設備的發展,還將給新一代計算、存儲平臺帶來結構性的變化。元宇宙具備沉浸式、低延遲、隨地、多元化的數據特征,將帶動數據基礎設施的重構,比如中國V谷馬欄山為支撐包括元宇宙在內的創新應用,采用“公有云、駐地云、邊緣云、私有云”混合架構,基于“數據不動、算力動”的設計理念,讓算力可以隨意地去計算各處的數據,提升了創作的效率。

        總結:當前,中國數字經濟進入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數據要素成為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基于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新型存儲平臺存好、管好、用好數據要素,將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強勁動力。(馬嘉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