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種玉米的農戶正在鋪春膜。 石延壽 攝
中新網青海民和2月9日電 題:青海“東大門”率先“開犁”高原“春播圖”逐漸展開
作者李雋石延壽
(資料圖)
施底肥、鋪春膜、耙耱地、忙耕種……2月9日中午,在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河沿村,村民們在田間搶墑開犁耕種。
海東市民和縣地處甘青兩省交界,是青海的“東大門”,也是青海的農業大縣,有青海“瓜果之鄉”的美譽,地處黃河、湟水谷地,氣候溫潤,是青海省春播最早的區域。
“我這里有兩畝水澆地,今年全部要種成油菜,現在抓緊種完后,就準備外出打工。”河沿村村民馬存子戶說,家里的兩畝地種的是口糧,增加經濟收入主要還得靠外出打工。
圖為農民往播種機里放種子。 石延壽 攝
“前兩年受疫情影響,外出務工也沒掙到多少錢,現在疫情過去了,種完莊稼后打算去西藏找活干,一年下來能掙到四五萬元。”他說。
在不遠處的地里,有兩戶村民正在忙碌鋪春膜。據耕播現場的河沿村村委會主任郭福生保介紹,因為種玉米相對產量比較高,所以那兩戶鋪春膜農戶今年打算種玉米。
郭福生保告訴記者,積石峽庫區北干渠修通后,村里的這些水澆地灌溉有保障,加上這里氣候溫暖,主要種植玉米、小麥、油菜等,因為玉米畝產能達到750千克以上,今年全村玉米種植面積能達到總播種面積的六成以上。
在耕種田間,農業技術人員給農戶提供農技咨詢,或提供指導服務,或查看墑情情況,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作為農業科技部門突出科技備耕,目前已經抽調30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包鄉鎮開展農業農牧科技培訓、備耕春播指導服務、田間病蟲害監測預警等工作,為備耕春播提供有效科技支撐。”民和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副局長張全喜說。
在民和縣官亭地區沿途看到,農民有的往自家耕地里拉運廄肥,有的到集鎮上農牧生產資料經營門店購買化肥種子,及早打好備耕仗。
“今年全鎮計劃播種面積2.24萬畝,其中包括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經濟作物。目前黨委政府也及早著手抓實備耕,全鎮5家農資銷售店已備好春播農作物良種、農膜、有機肥等,準備好了大型農耕機械和小型播種機。”官亭鎮鎮長鮑義峰介紹,該鎮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壓實撂荒地及非糧化整治責任,著力抓好“生產水”,全力護航春播工作順利開展。
圖為農民正在播種。 石延壽 攝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6日發布消息,為有序推進春耕春播工作,青海省農業農村部門及早調整優化種植業生產結構、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目前,春耕備播各項工作推進有序。預計今年青海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445萬畝以上,油料作物面積220萬畝,蔬菜面積65.1萬畝。
據青海省農技推廣部門測算,預計2023年全省化肥總需求量為11.72萬噸,青海省農資部門及早調儲農資,增設銷售網點,保障春播生產。目前,該省已簽訂春耕化肥合同數量11.2萬噸,已調運到位各類化肥8.55萬噸,東部農業區85%的化肥已下擺到基層網點。(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