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生成內容,創作者經濟來了嗎|當前看點

        文匯報 2023-02-25 09:46:43

        ■本報記者 沈湫莎

        今年初,ChatGPT的爆火也讓AIGC這個專業名詞進入大眾視野。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隨著谷歌繪畫生成軟件問世、開源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 AI兩年晉升為獨角獸、搜索引擎必應宣布接入ChatGPT,人們相信它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句話語、一幅圖畫、一段視頻……

        昨天,一場關于AIGC的論壇在元宇宙與虛實交互聯合研究院舉行。滬上高校和業界專家認為,火遍全球的AIGC將給內容產業帶來變革,但也要及時應對潛在風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內容供給不足,企業對AIGC寄予厚望

        如果你習慣刷“電子榨菜”,一定看過“女主角叫小美,男主角叫小帥”之類的視頻,它們通過兩三分鐘的剪輯說完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內容。這類短視頻其實有著非常格式化的模板,制作過程與工廠流水線并無區別。格式化視頻產品的大量涌現,也反映出當下人們對于內容消費的旺盛需求與貧瘠的內容供給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

        去年,咪咕視訊在數字體育賽道上“小試牛刀”。在全國首個5G元宇宙世界杯上,10位數字人參與直播,占嘉賓總數的17%,數字制作內容占比40%。這些內容產出的背后,是大量專業人員耗費大量算力的結果。未來有了AIGC的助力,無疑將大大節省人力、降低內容生產的成本。

        天價購買了版權,如何發揮一場賽事的“長尾效應”?答案在于源源不斷的后續內容產出。有時候,一個“出圈”的梗就能帶火一場已經結束的比賽。隨著AIGC的發展和普及,巨大的內容缺口有望以更高效的方式來填補。

        “去年全球體育賽事超過8000場,今年預計會增加50%以上,現實倒逼我們必須用更短的時間產出更多高質量的內容。”咪咕視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佳偉說,現在每天他們后臺有10萬條視頻待審核。據測算,當內容“拆條”速度快30秒,單條視頻可多收獲2000萬流量。而要提高內容生產效率,同樣少不了AIGC。

        創作門檻更低,AIGC提升“C端”生產力

        梳理嗶哩嗶哩走紅的邏輯,有繞不開的優勢:它是一個由用戶創造內容的平臺,一部手機、一套“傻瓜式”的視頻剪輯工具,就可成為內容生產者。即便如此,對許多人來說,要創作一張貼合自己想法的圖片仍是不容易的事。AIGC的出現,則進一步降低了創作門檻。“AIGC的核心價值是讓內容創作的邊際成本逼近于零。”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教授、元宇宙與虛擬交互聯合研究院院長趙星說,由此將開啟一個內容創作極大豐富的時代,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滿足海量用戶的不同需求。

        AIGC最先可能在哪些領域“引爆”?以最近熱播的《三體》電視劇為例,咪咕視頻在結合電視劇畫面推廣《三體》書籍、周邊、彩鈴等產品的過程中發現,需要快速定位劇中片段、抓取某位演員的特定表情、將三體人物卡通化等等。而這些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痛點”,未來有望通過AIGC“一鍵解決”,創作者可能只需要提供一個創意。

        華東政法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文化元宇宙專委會常務副主任臧志彭認為,過去大量的生產力都是通過B端——大企業、大平臺提供的,AIGC將極大提升C端(個人端)生產力,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繁榮文化生態。

        保護人類能動性,AIGC需要“邊發展邊治理”

        AI在提供強大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使人們擔憂。在趙星看來,AIGC最大的問題在于,人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問題。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解學芳認為,AIGC最大的風險在于消解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欣賞一幅人類畫作時,人們可以解讀出作者處于什么時代、在怎樣的情緒下創作,而一幅再精美的AI作品,也不過是一堆0和1。

        在歐盟《可信AI的倫理指南草案》中,“保護人類能動性”已被列為AI倫理五項原則之一。這條被冠以自治原則的內容提醒人們,AI創作要確保創作主體是人,而AI只是輔助。

        “對AIGC一定要‘邊發展,邊治理’,也就是當人們發現有風險苗頭時,就要‘及時出手’。”解學芳說。或許在AI技術的一路發展中,人們應該反復重溫人工智能暢銷書作家卡魯姆·蔡司的話:強AI對人類的感情可以是友善、中立和敵對的,確保AI對人類的友善是最重要的。

        《文匯報》2023年2月25日第5版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