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年前的化石吐露植物愛“睡覺”的秘密

        科技日報 2023-02-28 10:53:15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訊 我國古生物學家從距今2.5億年的化石中發現了植物愛“睡覺”的秘密。該成果于北京時間2月1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在自然界,有些植物擁有一種類似“睡覺”的現象——它們的葉片在白天展開,在夜晚會合攏或下垂,學界稱之為“植物的感夜性”。葉片的這種周期性運動規律一直備受學界關注,但由于缺乏化石證據,學界至今對植物“睡覺”行為的起源與演化知之甚少。

        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馮卓團隊從距今2.5億年的大羽羊齒類植物化石上,首次證實了遠古時期的植物也具有感夜性。該化石在云南曲靖出土。

        團隊觀察到,在植物的葉片上,有一種新型的昆蟲咬蝕結構,這些咬痕呈對稱狀排列于葉片中脈的兩側。從形態與大小看,葉片中脈一側的咬痕總與另一側的咬痕存在略微差異,而離中脈越近或離葉片基部越近時,兩側的咬痕差異越明顯。

        與大量現生植物進行對比研究后,團隊發現,這些化石上的“蟲眼”結構竟然與現生植物葉片在夜晚合攏后被昆蟲取食留下的結構一致。“因此我們推斷,有昆蟲咬蝕了正在‘睡覺’、葉片合攏的大羽羊齒類植物。難得的是,這一植物化石被完好地保存至今。”馮卓說。

        這一發現,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時間推到了2.5億年前。(記者岳冉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