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資訊:長江保護顯成效!長江南京段江豚數量增至62頭

        央廣網 2023-03-05 16:49:35

        央廣網南京3月5日消息 春江水暖,江豚進入活躍期。在江蘇南京長江邊,江豚身影頻現。長江保護法施行兩周年的日子剛過不久,3月5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長江南京段魚類資源監測結果顯示,2022年魚類索餌期采集鑒定的物種數相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種,規格增加四成多,資源豐度增長近五成。

        江豚捕魚(央廣網發 南京市委宣傳部供圖)

        江豚數量從50多頭增至62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長江南京段的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長江魚類資源包括一度瀕危的刀鱭等魚類得到有效恢復,作為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重要指示物種的長江江豚,數量也由先前的50多頭增加至62頭。

        “近年來,江豚攝影愛好者不僅拍攝到的江豚多了,甚至多次拍攝到江豚捕食長江刀魚的精彩照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介紹。魚兒多了,長江江豚的食物來源也多了,在南京下關濱江風光帶、魚嘴濕地公園等濱江沿線,“江豚拜風”“母子豚”之類的奇景頻頻亮相,南京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江豚觀賞目的地和全國生態旅游新的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選擇來到江邊親眼目睹江豚風采,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長江南京下關濱江段(央廣網發 欒永勝 攝)

        魚類種類和資源量有明顯提升

        長江禁漁以來,漁業活動的減少和水生生物資源量的增加,尤其是小型魚類資源豐富,讓長江江豚有了更充足的食物,為江豚生長提供了環境改善的重要基礎。“監測過程中就發現魚變大了、變多了,小種群物種被采集到的概率增大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劉凱研究員主持了連續兩年的監測工作,對監測結果有直觀的感受。

        2021年開始,南京市成立專項工作組對長江流域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水生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以評估長江禁漁工作的實施成效,動態掌握資源養護和修復效果,為水生生態系統后續修復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022年長江南京段監測結果顯示,采集鑒定魚類48種,體重均值150.6克,資源豐度26.89千克/船·天,三項指標相比上一年同期均有明顯提升。

        “管得緊”“放得多”養護生態環境

        長江南京段共有兩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分別為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長江大勝關長吻鮠銅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覆蓋了長江南京段一大半的水域。“長江上要建項目并不容易,需要多個部門的審查和批復,確保對保護區的魚類影響降到最低。”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至今,8年時間批復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涉漁工程建設項目僅12個,主要是航道安保、城市供水、地鐵建設、環境提升等城市公益性保障項目,而且要求項目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執行生態賠償機制。

        一邊“管得緊”,一邊“放得多”。2004年以來,南京市政府部門已連續19年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以2022年為例,財政增殖放流項目資金超441.5萬元,放流數量達3811.8萬尾。

        增殖放流需要對放流物種進行優化,提升區域代表性物種、瀕危物種的放流比例。在南京去年的放流物種中,不僅有鰱、鳙、草魚、中華絨螯蟹等淡水經濟物種,還有近38萬尾的瀕危物種胭脂魚,今年還首次放流了300尾中華鱘,補充長江南京段珍稀水生生物資源,豐富該水域生物多樣性。

        撰稿:欒永勝

        圖片:欒永勝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