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3月16日消息(記者張偉 見習記者侯凱奇)開年以來,西安城市北跨被頻頻提及,熱度之高前所未有,《西安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北跨的表述力度最大,篇幅最多。西安市也出臺《西安市“北跨”發展行動方案》,可見西安“北跨”發展的決心和這片土地的發展潛力之大。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風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西安“北跨”的第一站,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如何搶抓機遇、展現特色、蓄勢發力?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秦漢新城把脈區域城市發展規律,全力融入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大格局,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重大項目加速落地。
(相關資料圖)
“當前秦漢新城正在全力打造‘三個帶’——‘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貫穿南北的戰新產業帶’‘橫跨東西的秦創原·渭河科創帶’,這與北跨提出的雙中心科創走廊、先進制造產業高地、秦漢優秀文化傳承區等發展定位高度契合。”秦漢新城總經濟師胡曉越說。
秦漢新城總經濟師胡曉越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央廣網見習記者 侯凱奇 攝)
文脈傳承 秦漢文化增厚城市北跨底蘊
搶抓北跨發展機遇,秦漢新城既有比較優勢、又有堅實基礎。這里文化底蘊深厚,秦咸陽城遺址、西漢帝陵遺址群等歷史遺跡星羅棋布,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群”。
近年來,西咸新區秦漢新城依托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著力實施“文化+”戰略,整體策劃,點狀突破,橫向拓展,串珠成鏈,將良好的文化優勢、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全力打造“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在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建設、產業發展之間,奏出美妙的交響曲。
據了解,秦漢新城大力推進大遺址保護工作,加強文物資源的展示利用,積極推動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長陵博物館布展工作,通過線上展覽、4D影院、文物數字化等多種形式,在創新文物展示利用上實現突破,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獨特觀展體驗。
秦漢新城秦文明會客廳中,打造秦漢文化展示聚集區規劃一目了然(央廣網見習記者 侯凱奇 攝)
如何承載這一目標,在秦文明會客廳記者看到,秦文明廣場、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秦咸陽城遺址國家考古公園一字排開,給游客帶來“一站式”頗具沖擊力的文化盛宴。“三處項目共占地數千畝,打造世界級秦漢文化展示聚集區,未來我們這兒將打造成為‘秦漢’不夜城。”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在秦漢文創中心,記者還看到了許多依托秦漢文化打造的各類文創產品,不僅有秦磚、漢瓦、虎符、玉璽等還原歷史的標識性特色產品,也有隨行的水杯、雨傘、手提包、冰箱貼和盲盒等緊隨潮流的生活用品,豐富的產品不斷拓展著產業維度,彰顯著秦漢文化的獨特魅力。
秦漢文化文創產品展示區(央廣網見習記者 侯凱奇 攝)
“未來,我們將圍繞秦漢文化展示利用,深度整合資源,加快實施‘大漢紫道’‘秦風漢韻’等文旅項目,打造‘穿越千年時空之旅’的秦漢文化旅游環線,五陵原上下將‘變身’大遺址群和自然風光相映襯的生態文化旅游廊道,成為人們探尋遺址文化、體驗自然之美的理想之地。”秦漢新城發展和經濟運行部副部長康哲源表示。
蓄積動能 戰新產業筑起北跨發展新高地
產業是城市北跨的核心和關鍵。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秦漢新城打造“戰新產業帶”就是圍繞大健康、先進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5大領域協同發力,為建設北跨先進制造業高地增進動能。目前,秦漢新城已形成了大健康、自動駕駛、文化旅游、先進制造4條產業鏈,隨著秦創原特色產業園區、空軍軍醫大學新校區、中茂碲化鎘薄膜光伏研發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產業發展呈現強勁態勢。
據介紹,2023年秦漢新城計劃推進181個開發建設項目,總投資148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47億元,涵蓋先進制造、城市配套、道路交通、社會民生、現代服務、公共服務、文化展示與文物保護等領域,為西安建設更高能級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秦漢新城自動駕駛產業園效果圖(央廣網發 秦漢新城供圖)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秦漢新城正加快推進秦創原西咸新區·秦漢大健康產業園和自動駕駛產業園兩大特色產業園建設,不斷為新城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動能、聚合力。截至目前,大健康產業園已簽約入駐陜西融光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3家企業,引進社會投資項目9個。自動駕駛產業園起步區已開工建設,簽約落戶安程合創,主函數非公路無人駕駛等8個產業項目。
產業快速發展,優質的營商環境、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配套缺一不可。
秦漢新城南臨渭水、北依涇河,山水林田等生態要素豐富,自然環境優美,形成了四季斑斕的渭河景觀帶,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70%,將城市變為一所巨大的公園。在營商環境方面通過民生服務、企業服務、項目建設“服務專線”,全力營造服務態度優、審批效能優、要素保障優的營商環境。積極推動明光路北跨渭河橋、蘭池大道東延、地鐵16號線北段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強化互聯互通,完善設施配套,全力以赴助力西安“北跨”融合發展。
秦漢新城渭河景觀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科技賦能 創新引領助力“雙中心”北跨科創走廊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北跨發展戰略中提出明確目標——“到2025年,打造“雙中心”北跨科創走廊,建設成為創新引領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形成西安高質量發展新的區域增長極”。渭河科創帶是開啟秦漢新城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鑰”,也將成為“雙中心”北跨科創走廊的重要載體和關鍵力量。
據了解,2022年,秦漢新城各類科創載體新招引科技型企業58家,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35家、成果轉化項目12個,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56家,成功培育省級瞪羚企業5家。
秦漢新城渭河科創帶規劃圖(央廣網發 秦漢新城供圖)
有了秦創原·渭河科創帶這方肥沃的土地,大項目、好項目正加速聚集。近期,奧卡云谷、年產100萬套汽車玻璃及功能玻璃加工線、阿爾特汽車西北設計研發總部、圣寶鴻擴建等項目相繼開工,進一步壯大了創新引領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根基。
據介紹,秦漢新城已啟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明確2023年科技創新重點工作,即全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少于460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少于90家、科技成果轉化企業不少于5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0億元。
接下來,秦漢新城將以渭河科創帶為抓手,持續搶抓秦創原建設等機遇,積極引進、培育和孵化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鼓勵企業加快技術創新,著力突破關鍵技術,積極推動成果轉化,努力形成一批國內國際領先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培育一批有技術、有市場、成長快、后勁足的“金牌”企業。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沿渭科技創新走廊,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
“總之,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將緊抓北跨發展機遇,進一步深化創新發展、做強產業支撐、完善城市功能、夯實綠色基底、加大交通互聯,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個具有秦漢特色的歷史人文集中展示區、一個沿渭河的創新生態集合區、一個高品質的產城融合示范區、一個獨一無二的活力秦漢,將以全新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胡曉越說。
北跨發展,站在時代風口之上,秦漢新城的未來令人期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