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氣息唱歌,每一次呼吸、每一句音律我都樂在其中。”來自四川的音樂老師楠楠(化名)對肺動脈高壓的治療充滿信心。
肺動脈高壓,被稱之為“心血管癌癥”,呼吸困難、體力下降……五年生存期率低,都是它身上的標簽。2023年3月18日,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的愛心肺揚“鼓5生命肺動脈高壓醫患‘同心’交流會“在廣州成功舉辦,其中肺動脈高壓患者楠楠的故事令人動容。
(資料圖)
“懷孕3個月的時候,我做了心臟彩超檢查,提示有肺動脈高壓。在產科醫生建議下終止了妊娠。”產檢的結果讓楠楠不得不放棄做媽媽的機會。失去寶寶后,楠楠極度痛苦,在華西病友們和醫生的熱心幫助下,她逐漸接受了患病的事實,并且持續堅持規范治療“面對疾病,在我心中有一句話,我們首先要活著,活著就可以看見希望。”
昔日的“心血管癌癥”,并不罕見的罕見病
回想起三年前自己懷孕產檢的情景,楠楠還是很傷心:“醫生說,懷疑我得了肺動脈高壓。我當時就懵了,在網上一查,發現這是一個罕見病。我看見非常多的敏感字眼,包括五年生存率不超過20%、氣促胸悶等。當時,對我來說最可怕的一句話就是‘心血管癌癥’,前30年我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得了這個病?”
在艱難地決定終止妊娠以后,楠楠第一時間找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陳玉成教授接受治療。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陳玉成教授
“肺動脈高壓早期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比較困難。一般在體檢篩查時,可以通過心臟彩超幫助確定診斷,患者需要特別注意自身右心功能。”陳玉成教授解釋道,“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是罕見病,在我國并不是那么罕見,因為我國的人口基數大,患者數量也比較大。”
楠楠回想到初見陳玉成教授時,她第一眼都不敢看陳教授,害怕從陳教授口中驗證網上所說的五年生存率極低的情況。但陳玉成教授的話給她吃了定心丸,只要通過規范的治療,規律服藥、規律隨訪,其實肺動脈高壓可以控制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提升五年生存率,三聯藥物為患者帶來更好生存獲益
楠楠非常幸運,她在早期確診,并且及時使用三種靶向藥物聯合的治療讓疾病得到了控制。“確診之后,我一直維持在低危狀態,三年來,我堅持3個月一復診的頻率。每次復診都會進行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無論在醫院還是家里自測,血氧飽和度都很好,整個人的運動耐量有明顯的增加。”
陳玉成教授介紹,在楠楠第一次做完右心導管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后,采用了靶向藥物治療,盡早加用了司來帕格。“根據肺動脈高壓診療指南以及我們的臨床經驗,都證明早期應用三聯藥物治療方案,可以給肺動脈高壓患者帶來非常好的療效和生存獲益。”
“過去20年,肺動脈高壓患者生存率非常差,五年生存率可能只有20%左右。”陳玉成教授表示,“近10年創新藥物的使用,讓肺動脈高壓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讓患者生存狀況得到顯著的改善。國際上報道的隊列中,肺動脈高壓的五年生存率達到72%-74%。”
自2020年起,肺動脈高壓治療指南已經把初始聯合治療作為一線治療的主要方案。最近五年,在患者中實施聯合治療比例已經達到60%多,達到了同期歐美的相應水平。
靶向藥納入國家醫保,“雙通道”提升藥物可及性
由于罕見病患者人數較少,再加上藥物研發成本較高,導致罕見病的藥物價格一般比較昂貴。近年來,國家和社會高度重視罕見病,大眾對罕見病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肺動脈高壓被逐漸關注。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目前有如馬昔騰坦、司來帕格等多款靶向藥納入醫保,為患者大幅減輕了經濟治療負擔,增加了生的希望。
“2020年我用上馬昔騰坦時,它已經被納入成都醫保,報銷以后是1035元/盒。以前一天的藥錢現在可以吃一個月。”楠楠說,藥物納入醫保后,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因為大家都吃得起藥了,不僅降低了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少了心理上的負擔。
醫保部門通過“雙通道”,保障患者能夠買到已納入醫保的談判藥,與此同時,保障患者在定點醫藥機構購買談判藥品時也能享受到醫保報銷待遇。“感謝國家醫保政策,讓肺動脈高壓靶向治療藥物進入醫保。在醫院開好處方后,我們會去院外指定藥房拿藥,直接進行報銷。以成都醫保為例,成都職工醫保肺動脈高壓是報銷75%,居民醫保報銷60%,稍微低一些。我認識的一些病友,他們可能沒有工作收入,在農村里,他們可能會有低保或者醫療補助。過去沒有醫保,很多患者常因為經濟負擔而中斷治療,現在我們吃得起藥,再加上醫院專業團隊的支撐,我再想到肺動脈高壓這個病,并不會太焦慮。規律服藥,病情穩定,我看得見希望。”
創新患者管理模式,多學科協作,點亮肺動脈高壓患者生命色彩
改善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預后,規范化治療和患者隨訪管理是關鍵。2022年7月,國家心血管中心成立了肺動脈高壓專科聯盟,進一步優化了肺動脈高壓的診療策略及路徑,推動了肺動脈高壓診療生態圈的良性發展。目前,多省市也在逐步落實省級肺動脈高壓專科聯盟,暢通上下轉診通道,提高患者全程管理,形成中心診斷基層隨訪管理的模式。
“肺動脈高壓聯盟可以很好地實現不同疾病以及醫院之間多方聯動,以疾病為中心進行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更好地幫助醫生提升對于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治療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服務水平。這是包括肺動脈高壓疾病在內的許多其他疾病,在目前以及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采用多學科‘聯合作戰’的模式,大大降低了患者風險。”陳玉成教授表示,“除此之外,華西醫院為了便捷患者就診,解決掛號難、開藥難的困境,為肺動脈高壓患者開通了全程管理綠色通道——肺動脈高壓患者全程管理服務包,患者只需要提前預約,就可以直接就診,作為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對患者進行評估、教育以及治療,鼓勵患者規律隨訪。”
陳玉成教授對每一個首次走進他診室的肺動脈高壓患者都會說一句,“活著就一定有希望。“這句話也是支持楠楠和病友們一路前行的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