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保護法今起施行 共同保護母親河-今日熱門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04-01 10:37:25


        (相關資料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去年10月表決通過的黃河保護法,從今年4月1日起施行。黃河保護法將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最大的問題是生態脆弱。黃河保護法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沙調控與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進高質量發展等。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實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對黃河源區、黃土高原、河口及三角洲等不同區域,有針對性地規定了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等制度措施。

        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 黃承梁:確立了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基本原則。這條原則體現在黃河保護法總則的第三條,將生態保護與修復進行前置,體現出了黃河保護的一個重大理念,就是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然后才談綠色發展。

        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是黃河流域的最大短板。黃河保護法要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資源型產業轉型,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優化調整。同時還專門提出,要加強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

        生態環境部:基本摸清陜甘晉三省入黃河排污口底數

        實施黃河保護法,重在落實。生態環境部已聯合相關部門編制印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出臺實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今年3月中旬,生態環境部還組織力量對黃河中下游的干流及部分支流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目前已基本摸清排查地區入河排污口底數,建立了規范臺賬。

        此次排查主要針對黃河干流陜西、山西段,黃河支流渭河流域及石川河,涉及山西、陜西、甘肅3省14市,共4535公里岸線。現場工作以人工徒步排查為主,調用了無人機、無人船、全地形機器人、紅外成像儀、暗管探測儀等技術裝備,全面排查梳理黃河流域入河排污的“風險點”,做到“應查盡查”“有口皆查”。經過一段時間工作,現已初步認定8500多個排污口。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副局長 史慶敏:基本上實現了排污口的戶籍式管理,我們會和地方一起努力共同抓好這項工作的落實,為下一步黃河流域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打好堅實的基礎。

        生態環境部正在組織專家對本次排污口排查結果進行質控核查,并將形成清單交辦地方,開展監測、溯源和整治工作。

        (總臺央視記者 蔣曉平)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