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從閱讀科學開始

        光明網 2023-04-22 11:38:18


        (資料圖片)

        這是一個科技昌明的時代,我們每時每刻幾乎都在接觸和消費科技產品,科學和技術也潛移默化地融入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這是一個異常繁忙的時代,每個人都被滾滾向前的時間之軸裹挾著前進,為自己的事業、家庭、生活忙碌著;這是一個碎片化處于壓倒性地位的時代,網絡上和我們身邊充斥著大量碎片信息,而我們也已習以為常,甚至把它當成了每天必須獲取的“養分”;這是一個更加需要科學閱讀的時代,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認識科學,去品味科學,去理性地使用科學。

        在一篇題為《讓科學閱讀成為“必修課”》的評論中,我在最后這樣寫道,“通過科學閱讀,可以讓我們對自己周圍的世界有更好的理解,也能夠讓我們用科學方法和科學理性來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否則,你就是在把思考的權利交給別人。”

        現實正是如此。

        我們每天接受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我們習慣于幾分鐘讀懂一本書,甚至閱讀這件事我們也可以請別人幫忙。輕閱讀和淺閱讀似乎已經成為趨勢,但是我們難以斷定這種方式是否真的可以讓我們讀懂書中的精華。培根在《論讀書》中說道,“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

        竊以為,對于科學閱讀來說,情況尤其如此,畢竟我們倡導科學閱讀,不僅僅是要讓讀者獲取到科學知識,更需要我們去品味科學這個過程,以及暗含于科學研究之中的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理性等等。就像吳以義在《什么是科學史》中寫道的那樣,“這種精神(科學精神)……支配了人類思想的發展,但是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科學精神并不能通過教科書簡單的定義或傳授。最能表現這種思維方式的,并不在科學已經完成的物化的甚至是固化的科學成果,而在于求得這些成果的過程。”而這種科學閱讀也是讓科普從“知識補課”轉向“價值引領”的一個重要維度和重要措施。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推動“書香中國”建設,在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發起了招募“科學閱讀推廣大使”的活動,旨在以“科學閱讀推廣大使”為引領,推薦優質科學閱讀書單,開展線上線下科學閱讀推廣,帶動廣大公眾參與到閱讀中來,共同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和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閱讀科學圖書,或者說為什么要倡導科學閱讀呢?

        實際上,科普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也就是讓廣大公眾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并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而科學類圖書是一種重要的載體,同時這類圖書有助于公眾系統地了解科學。同時,科學類圖書有助于把那些看似深奧、復雜的科學內容轉化為公眾能夠理解的語言,在宏觀上來說,推廣科學閱讀,是貫徹落實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一重要論述的具體措施,而在中觀層面上來說,科學閱讀能夠形成崇尚科學的良好風尚和氛圍,而在微觀上,科學類圖書只有被讀者所閱讀才能真正發揮出知識這種“力量”,體現出科普創作的終極價值,并進而反哺科普創作。此外,科學閱讀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停留在“讀”的層面,而是要讓讀者“讀懂”,甚至是融會貫通,學而致用,用科學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這其實是“授人以漁”。與之相對的是,如今各種新鮮的科技名詞越來越多,甚至也有一些不法商人假借這些科學名詞兜售某些原本不是高科技的“高科技產品”,而對于某些不明就里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存在著被欺騙的可能性,而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這些高科技名詞背后的科學道理,那么人們在選擇消費某些產品時則會更加理性。

        當然,讓科學閱讀真正發揮作用非一時之功,養成科學閱讀的習慣非一時之功,但是世界讀書日,不妨讓我們從科學閱讀開始。(王大鵬)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