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備耕一線掃描丨主打創新!北大荒田間地頭耕作忙 全球速讀

        央廣網 2023-04-27 11:42:43

        央廣網哈爾濱4月27日消息(記者馬俊瑋 通訊員張永剛 趙陽)提起農業,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黃歷”。而在北大荒,這樣的耕作早就OUT了,技術創新成為王道。廣大農戶淘汰了落后的耕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科技和新技術的應用推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田間地頭,看北大荒是如何“玩轉”春耕生產的!

        “雙輪驅動”跑出春耕加速度

        春映大地,萬物復蘇。連日來,在北大荒查哈陽農場的水田、旱田、農機大庫等地,施肥鎮壓、大棚育苗、攪漿平地、農機維護好不熱鬧,處處是一派繁忙景象。


        【資料圖】

        春耕加速度(央廣網發 北大荒融媒體供圖)

        在這個農場的水田萬畝無人農場示范區現場,數臺智能平地攪漿機正在開展集中平地作業,停放在現場的新型高速插秧機和正在使用的遠程智能閘門格外引人注意。

        農場負責人邵學杰介紹,智能閘門能夠通過手機或電腦實現遠程精準灌溉,而高速插秧機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節本增效。“去年,我們農場引進的110臺國產沃得驍2ZGF-6A型高速插秧機,作業效率是普通插秧機的3倍,結合標準化格田改造、水田聯合體創建,已實現每畝節約成本3000元的目標。”邵學杰說,今年,農場計劃再引進150臺高速插秧機并全部投入到水田聯合體中,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高速插秧機作業面積占水田總面積的80%,預計每年可節約成本1.2億元。

        而在農場大豆大壟高產創建示范區,農場農業發展部工作人員秦云鵬正在現場為前來咨詢的種植戶王寶軍講解大壟無膜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的應用技術及注意事項。“通過大壟無膜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把水肥利用率最大化,預計可使大豆畝產增加約133斤、畝增收300多元。再說玉米,畝產‘噸田’也成為現實。”秦云鵬說,去年,農場的旱田大豆和玉米攻關畝產雙創歷史新高,這都得益于無膜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加持。

        今年,這個農場將繼續推廣無膜淺埋水肥一體化滴灌項目,按照播、埋、松、封、接、管、收“七字”技術要領,落實改造面積3萬畝。同時,深入落實“穩糧穩豆”要求,通過強落實、強科技、強標準、強創新的“四強理念”,不斷提升農業標準化科技化水平,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向更高更強的領域發展。

        氣吹播種顯“神通”

        “從播種速度和勻度方面相比,格蘭智能氣吹式播種機較普通播種機速度提高一倍,播種勻度落種誤差僅1毫米。”近日,曙光農場第二管理區負責人王堯向種植戶介紹了應用格蘭氣吹式播種機播種帶來的好處。

        氣吹式播種機為春耕賦能(央廣網發 北大荒融媒體供圖)

        今年,這個農場購置了5臺智能電驅精量播種機,可實現“縱向+橫向”的精準播種,可適用于保護性播種及各種地況,播種深度控制均勻一致,種間距控制精確,還能實現種肥同施。農場農技人員介紹,該播種機采用世界先進的氣吹式播種機構,落種過程中,氣吹系統將種子直接吹射入種溝,以達到高速播種的準確性,工作速度可達每小時18公里。在高速狀態下,能穩定地將種子壓入種溝,充分接觸土壤,便于種子萌發生長,既提高生產效率,又能提高保苗率。

        今年,這個農場以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為思路、以提升智能農機應用為目標,大力實施以農機智能化、數字化、精準化、高效化為方向的提檔升級工作。目前,全場農業機械共有2400余臺(套),農機總動力達到4.6萬千瓦。下一步,農場將通過一系列科技創新、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等措施,加大農機具的更新推廣力度,不斷提高農機綜合水平和農業標準化作業水平,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智能大棚為育種注入新活力

        近日,記者在八五〇農場第三管理區智能化育秧大棚看到,一排排整齊擺放的水稻秧盤,已均勻長滿了嫩綠茂密的秧苗,農業技術人員正通過手中的電腦操控終端,對這里的秧苗進行通風煉苗。

        近幾年,伴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這個農場不斷加速智慧農業發展步伐,通過新打造的水稻智能化育秧大棚,有效提高了育秧質量,在少人化、無人化作業中實現了新的突破。

        “今年,我們管理區改造了8棟智能化育秧大棚,每棟大棚至少能節約開支200到300元。”第三管理區負責人張瑞說。

        手機對大棚進行智能監測(央廣網發 北大荒融媒體供圖)

        據了解,通過改造智能育秧大棚,可充分釋放育秧時期種植戶的管理時間,減少人工成本,同時實現水稻秧苗生長過程的智能化精確控制,有效確保了棚內秧苗全程生長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為孕育壯秧、保障水稻優質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農場將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無人化農場建設示范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逐步向全程智能化、數字化、無人化農業方向發展。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