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含量低的恒星可能對生命更友好 環球今日訊

        新華網 2023-04-27 15:37:47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德國一項新研究發現,金屬含量低的恒星雖然釋放的紫外線總體上較多,但這些紫外線大多波長較短,更有利于其行星大氣中產生臭氧層,保護生命免受紫外線傷害。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說,這一發現意味著在尋找地外生命跡象時,金屬含量低的恒星所擁有的行星是較好的探索對象。

        天體物理學中通常把比氦重的元素稱為金屬,它們是在恒星核反應中產生的。此前研究發現,恒星的金屬含量越低,紫外輻射越強。在研究太陽系外行星時,其大氣中是否有穩定的臭氧層阻隔紫外線,是生命能否存在的重要參考指標。

        目前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的宿主恒星中,約有一半恒星表面溫度在5000攝氏度到6000攝氏度之間,與太陽相近。研究人員針對這類恒星計算出不同金屬含量對應的紫外輻射強度及成分,并詳細推演如果恒星的宜居帶中存在類地行星,行星的含氧大氣層是否能生成充足的臭氧。

        分析發現,金屬含量低的恒星釋放的紫外線中,波長較短的UV-C占多數,更有利于臭氧分子的生成,使行星能維持致密的臭氧層。與之相反,富金屬恒星的紫外輻射以波長更長的UV-B為主,其行星的臭氧層會稀薄得多。

        研究人員說,隨著宇宙的年齡增長,新生恒星的金屬含量越來越高,對生命會更加不利。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