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資料圖】
拍出降水三維立體結構
風云三號G星首套圖發布
光明日報北京5月15日電?記者袁于飛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云三號G星(降水星)首套圖15日正式對外發布,此次發布的風云三號G星上配備的六大載荷的監測圖像,展示了不同層次降水的三維立體結構,有利于更好地監測和預報災害性降水系統。
據介紹,風云三號G星六大載荷包括降水測量雷達、微波成像儀(降水型)、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降水型)、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等4臺業務載荷和短波紅外偏振多角度成像儀、高精度定標器等兩臺試驗載荷。
5月7日16時35分,風云三號G星降水測量雷達捕捉到海南與廣東陽江附近降雨的三維立體結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提供
降水測量雷達是風云三號G星上的主載荷,也是國內首臺星載降水測量雷達,主要用于災害性天氣系統的降水監測。它采用了Ku+Ka雙波段,可清晰觀測臺風、暴雨、暴雪等降水系統的內部三維立體結構。
5月7日,華南出現強對流天氣系統,中央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和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風云三號G星清晰捕捉到這一降雨云系的三維立體結構。
風云三號G星上配備的試驗載荷短波紅外偏振多角度成像儀,使國內首次具備短波紅外波段的偏振多角度衛星觀測能力,它獲得的偏振信息呈現獨特的“云虹”特征,可用于有效識別水云,反演云滴有效半徑,提高在天氣預報、氣候變化和地球環境等領域監測能力。
據了解,風云三號G星于4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后國際上第三顆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它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6日?08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