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星“入列”,“北斗”再出發 世界快訊

        光明日報 2023-05-19 09:38:53

        備份星“入列”,“北斗”再出發

        ——寫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6顆衛星發射成功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知珂 馮文婧 張翼


        (資料圖)

        2023年5月17日10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將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是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組網以來發射的首顆也是唯一一顆高軌備份衛星。“名為備份星,實為主力軍。”據悉,該衛星“入列”后將有效擴大短報文服務區域,提高精密單點定位能力,肩負起提升系統服務連續性和健壯性的重任。

        具備五大本領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立項,我國開始建設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國外衛星導航系統不同,北斗三號系統采用混合星座模式,由MEO(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批組網星發射入軌,中國北斗進入全球組網時代。

        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順利入軌,北斗三號系統正式完成由“3GEO+3IGSO+24MEO”組成的混合星座建設,提前半年完成組網任務。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務。

        作為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此次發射的第56顆北斗衛星具備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精密單點定位、功率增強、站間時間同步和定位五大本領,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提供導航及增強服務。

        針對任務需求,結合載荷國產化研制能力的精進,研制團隊將衛星上的部分單機進行了升級換代,著力提升星上硬件能力,顯著增強導航信號功率與信息速率,為用戶帶來更快、更精準、更穩定的定位服務體驗。正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馮文婧所說:“這顆衛星上天后,系統精密單點定位服務就像從‘雙車道’拓寬為‘四車道’,服務能力也隨之變得更強。”

        按需隨時發射

        “確保任務成功是我們的永恒追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副總指揮王東鏗鏘有力地表態道。

        其實,早在研制立項之初,這顆衛星就被確定為“備份星”。按照“地面備份為主、按需發射入軌”的總體策略,它必須時刻在地面待命,只要一聲令下,就得在兩個月內具備隨時出廠的條件。

        發射時間不確定,保障方案就難以確定;在地面長期存貯,與天上環境不同,需要識別和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這些都對設計師的前瞻謀劃、系統分析和靈活調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上述挑戰,研制隊伍強化憂患意識,杜絕麻痹大意思想,全力確保衛星可以隨時從“備崗”狀態“轉正決勝”。

        發射時間不確定?那就深入分析論證地面存貯的薄弱環節和敏感要素,以半年為單位制定滿足不同發射時間的地面存貯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堅決落實質量第一要求,推動存貯方案科學可控、穩妥可靠……

        地面環境與空間環境差別太大?那就結合地面存貯試驗結果,條分縷析不同階段對單機、元器件可能造成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性能測試……

        據統計,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整星加電測試時間超過2000小時,較前序衛星多出近1000小時,而且在出廠前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補做了測試項目。

        北斗人再出發

        波瀾壯闊的北斗導航系統建設,被業界譽為“五個千萬工程”,即調動千軍萬馬、歷盡千難萬險、經過千辛萬苦、走進千家萬戶、造福千秋萬代。北斗三號工程立項至今,走過了近五千個日日夜夜——

        從2009年到2012年,團隊一面推進北斗二號建設,一面開展北斗三號立項與研制工作。

        從2012年到2017年,團隊繼續完善北斗二號系統,腳踏實地推進北斗三號衛星的研制、試驗各項工作,攻克一系列難關,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成果。

        從2017年到2020年,團隊大干苦干,用18次發射將30顆衛星送入太空,兩次發射的時間間隔最短只有十幾天。談到當時的狀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師、衛星系統首席設計師謝軍說:“我們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馬拉松。”

        從2020年到2023年,團隊繼續大力弘揚新時代北斗精神,主動、務實推進自主創新。2020年8月,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成立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致力于實現衛星通信與導航的融合發展。

        此次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不僅為衛星導航這一重大成果增添了新成就,也推動中國航天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邁出新步伐。

        回顧來時路,北斗系統建成不易,“上新”不易。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不禁感慨:“一個新事物從無到有的過程注定艱難,尤其是在技術基礎薄弱、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可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披荊斬棘闖出來一條路。”

        踏上新征程,北斗團隊夢想激揚,勇毅前行。“北斗人不會止步不前,我們一定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力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強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的感言,也道出了北斗人共同的心聲。

        (光明日報北京5月18日電)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9日 08版)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