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資訊】報告顯示:節糧減損潛力大 可再造“千億斤增產行動”

        光明網 2023-05-22 10:37:29


        (資料圖)

        5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在京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和《2023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報告認為,2023年中國農業生產將繼續向好,大豆油料擴種持續發力,糧食總產量預計將達到1.38萬億斤,棉糖果生產穩中向好,畜產品和水產品供應穩定,豬肉產量將增至5545萬噸。

        從增產和減損兩端發力,科學評判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三大主糧全產業鏈減損的影響效應,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是新時期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舉。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介紹,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主要依靠玉米和大豆,關鍵是科技和政策。考慮到當前中國人口基本達峰,口糧消費持續下降,未來糧食需求增長主要源自玉米和大豆等飼料糧的增長。

        “糧食產能提升關鍵是要健全政策體系,穩住面積;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持續抓好種業振興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單產。”梅旭榮說。

        報告認為,可通過玉米和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等措施提高玉米和大豆單產,通過糧食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鹽堿荒地開發利用等措施擴大玉米大豆種植面積,多途徑綜合發力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升中國玉米和大豆自給率。

        報告模擬發現,若2035年實現大豆增產430億斤(2150萬噸)、玉米增產570億斤(2850萬噸),玉米進口量將降至486萬噸,大豆進口量降至8740萬噸,糧食自給率將從2022年的82.7%增至85.9%,谷物自給率將由94.5%提高至97.6%,玉米和大豆自給率將分別增至97.6%和32.3%。

        全產業鏈減損可再造“糧食千億斤增產行動”。梅旭榮介紹,當前中國三大主糧全產業鏈浪費和損失嚴重。報告測算顯示,稻谷、小麥和玉米的全產業鏈損失率分別為26.2%、16.7%和18.1%,其中,收獲、儲藏、加工和消費環節損失率較高。

        報告模擬結果表明,到2035年,若通過科技進步、農技推廣、全民節糧減損行動等措施,使糧食收獲、儲藏、加工和消費環節損失率分別減少1-3個百分點,收獲環節可減損159億斤、儲藏環節可減損446億斤、加工環節可減損260億斤、消費環節可減損213億斤,共實現糧食減損1078億斤。屆時,即使糧食產量不增長,也可實現口糧完全自給,玉米自給率提高至96.8%,相當于糧食減損再造“千億斤增產行動”。

        據悉,今年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第6次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通過深入探討中國農業產業發展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定量評估模擬農業政策變化和外界沖擊對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影響,為研判未來農業產業發展趨勢、完善農業產業發展制度安排與宏觀調控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宋雅娟)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