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1日,國家文物局、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單位在三亞市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在南海西北陸坡海域發現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遺址,并成功設置布放我國首個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測繪基點,這標志著我國深海考古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開啟我國深海考古新篇章。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也是我國水下考古的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隨著我國以深潛技術為代表的深海科技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我國深海考古迅速起步,飛速發展。
2022年10月,借助“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我國在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兩處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對中國海洋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具有突破性貢獻,屬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
此次布放的水下永久測繪基點由深潛器搭載布放于海床表面。布放完成后,研究人員能夠借助長基線定位系統對永久基點進行位置標定,為對古代沉船開展精準考古調查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彰顯了我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廣闊前景,標志著我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
根據計劃,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攜手合作,嚴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程,用一年左右時間,分三個階段實施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考古調查工作結束后,將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
國家文物局還將會同科學技術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等,進一步加大深海考古工作力度,切實加強兩處沉船遺址的保護管理,確保遺址和文物安全,并以一號、二號沉船為重點,在南海重點區域及重要航線開展常態化深海考古調查,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研究;同時,將開展深海考古關鍵技術攻關和專用裝備研發,加快深海考古人才隊伍建設。(實習記者都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 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