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北約不斷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援烏裝備也由防御武器向進攻武器升級加碼。5月11日,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通知下議院,已向烏克蘭移交了一定數量的“風暴之影”空射巡航導彈。英國此舉突破了北約援烏遠程武器的禁忌,必然導致俄烏沖突再次升級,沖突范圍可能進一步擴大。
據英國官方宣稱,“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射程達250千米,但有資料顯示其最大射程可達到400千米,甚至超過550千米。估計該巡航導彈應有多種型號,目前尚不清楚提供給烏克蘭的是哪種型號。
【資料圖】
圖為:“風暴之影”巡航導彈飛行姿態(圖片來自互聯網)
“風暴之影”巡航導彈的速度雖然比不上像俄羅斯的“匕首”彈道導彈那樣快,但其機動性和突破能力很強。西方有專家稱其是“世界上第一種隱形巡航導彈,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巡航導彈”。導彈長約5米,總重約1300千克。彈體分為三段,前段是導引頭和控制系統,中段是戰斗部,后段是動力系統。戰斗部高爆型增強裝藥近500千克。
圖為:“風暴之影”巡航導彈結構圖(圖片來自互聯網)
導彈由飛機從空中發射,亞音速飛行。在巡航階段,導彈既可以接收GPS衛星定位系統數據進行制導,也可以通過地形匹配進行制導,能夠自動按照預先輸入的航線數據飛臨目標區域,高度通常保持在30~40米,雷達很難探測到。接近目標進入攻擊階段后,導彈會抬升高度,拋掉末段導引頭整流罩,地形匹配和紅外成像傳感器從空中搜索目標圖像,和預先輸入的目標信息比照,一旦找到匹配的目標,導彈就會進行俯沖攻擊。這種混合制導模式,極大地提高了“風暴之影”巡航導彈打擊精度。
導彈戰斗部是一種串聯式布局,能夠摧毀堅固目標。戰斗部先用前驅裝藥在目標外殼上打出孔洞,主裝藥從孔洞進入目標內部爆炸,打擊效果好于殺爆戰斗部或半穿甲戰斗部。
圖為:“風暴之影”巡航導彈攻擊過程示意圖(圖片來自互聯網)
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英國“龍卷風”戰斗機掛載“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在戰斗中首次使用。2011年在推翻利比亞卡扎菲的作戰中,法國幻影2000、陣風戰斗機也曾掛載使用。該導彈使用便捷,在發射前或發射后不需要接收飛機的火控指令,因此可以比較容易地掛載到烏克蘭空軍的蘇式戰機上。
在這之前烏克蘭已經成功在其米格-29戰斗機上掛載了AGM-88反輻射導彈,考慮到“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尺寸和重量,烏克蘭可能會將其掛載在蘇-24戰斗轟炸機或蘇-27戰斗機上使用。
圖為:英國臺風戰斗機掛載“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圖片來自互聯網)
“風暴之影”巡航導彈無疑將大大提高烏克蘭空軍的遠程打擊能力。為了避免被俄羅斯地面雷達發現,烏軍戰斗機可以在相對安全的空域遠距離低空發射導彈,從多角度對俄軍目標進行靈活攻擊。烏軍還可能利用無人機、空射滑翔炸彈與“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展開協同攻擊,以迷惑和壓制俄羅斯的防空系統。
2022年夏天,烏克蘭開始使用美國提供的遠程武器“海馬斯”火箭彈,對俄羅斯進行了比較嚴重的破壞性攻擊。俄羅斯后來掌握了干擾GPS制導的 “海馬斯”火箭彈方法,“海馬斯”火箭彈破壞力下降。現在又來了“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對俄羅斯會產生怎樣的破壞?俄羅斯如何應對?如何進行反擊報復?正當人們對上述問題熱烈議論之時,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5月15日透露,俄軍防空系統14日攔截了1枚“風暴之影”巡航導彈,這是英國確認向烏軍交付“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后,俄軍首次通報攔截了該型導彈。這一通報,無疑給俄烏沖突帶來更濃的陰霾,“風暴之影”是否會步“海馬斯”的后塵,我們拭目以待。
科普團隊簡介:597.9高地科創團隊,是一個致力于現代戰爭研究、作戰理論創新、軍事科學普及和提供專業軍事理論咨詢的年輕科技創新團隊。團隊由數名軍事學博士組成,有豐富的部隊、院校、科研機構任職經歷,有豐碩的學術科研成果,具備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團隊的根本宗旨是“傳播科技知識、弘揚戰斗精神、助力強國強軍”。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作者:陸鷹(陸航軍事專家)
策劃:金赫
科學審核:梁春暉(聯合作戰理論學者)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來源: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