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鎮痛可以讓成為媽媽的過程少些痛苦嗎?_焦點快播

        蝌蚪五線譜 2023-05-24 13:52:53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們的節日,媽媽們的碎碎念念,溫暖了孩子們的歲歲年年。

        然而成為媽媽的過程并不是只有欣喜和滿足,往往還伴隨著孕期面對各種風險的焦慮、對分娩過程的恐懼和接受作為母親這個新角色時的無措。

        據報道,80%的孕婦面對孕期的上述變化時會產生壓力和焦慮,隨著懷孕的進展,這種壓力和焦慮會逐漸增加[1],不良情緒會抑制催產素的正常分泌,從而導致分娩時間延長,使得分娩期間各種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增加[2]。


        【資料圖】

        分娩疼痛被認為是女性一生中最難忘、最痛苦和最漫長的疼痛類型之一。

        這并不是某些所謂“過來人”口中“生孩子必須吃的苦”,也不是某些不屑一顧的男性口中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種可怕的經歷并非天經地義,相反過度的疼痛可能對母體和胎兒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增加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并發癥的發生風險[3]。而良好的疼痛管理可以控制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

        01

        分娩時為什么那么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分娩的過程,分娩的全過程指從規律宮縮(子宮收縮)開始直至胎兒、胎盤娩出為止,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產程):

        第一產程是從臨產到子宮頸口開全的時間段,初產婦平均11-12小時,經產婦則一般需6-8個小時。在此期間,宮縮會逐漸由弱變強,持續時間逐漸變長,間隔時間逐漸縮短,產婦將在數小時中持續經歷逐漸升級的疼痛,在宮口近開全時的疼痛尤為劇烈。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這是由于胎頭下降導致宮頸和子宮下段擴張導致;同時擴張的宮頸對輸卵管、膀胱、尿道、直腸和骨盆內其他結構產生的壓迫也會引起腰部、骶尾部疼痛[4]。

        第二產程是從宮口開全到胎兒生出的時間段,初產婦需1-2小時,經產婦一般在數分鐘完成。此時除了更加強烈和頻繁的宮縮痛,胎頭下降至盆底會陰極度擴張變薄,產生尖銳難忍的會陰疼痛;而如果出現胎頭娩出過快的情況時,可能會造成會陰裂傷,產生局部撕裂樣疼痛[4]。

        第三產程是從胎兒生出到排出胎盤的時間段,一般需要5-15分鐘。胎盤的排出意味著整個分娩過程的結束,但會陰切開術和會陰撕裂傷的疼痛仍然折磨著產婦,會陰完好的產婦也可能面臨著持續數周(急性疼痛)甚至更長時間的疼痛(慢性產后疼痛)。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孕婦在分娩3個月后仍會出現腰痛,而高達30%的女性在分娩2年后仍會有慢性產后疼痛[5]。

        02

        什么是分娩鎮痛?

        事實上,醫學界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方法和技術以緩解產婦在分娩期間的疼痛和恐懼。

        分娩鎮痛遵循產婦自愿和臨床安全的原則,通過實施有效的分娩鎮痛技術,達到最大程度減輕產婦產痛的目的。

        持續硬膜外鎮痛等椎管內技術是解決分娩疼痛的首選方法,其使用最廣泛、鎮痛效果最可靠,鎮痛有效率為95%以上[6]。

        根據中國椎管內分娩鎮痛專家共識(2021版),在進入產程后,產婦提出接受分娩鎮痛的要求,經評估無禁忌證,在產程任何階段均可開始實施椎管內分娩鎮痛。

        1.適應證

        1) 產婦自愿應用;

        2) 經產科醫師評估,可陰道分娩或經陰道試產者。

        2.禁忌證

        1) 產婦不同意,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

        2) 產婦無法配合進行椎管內穿刺;

        3) 存在椎管內阻滯禁忌證,如凝血功能障礙、穿刺部位感染或損傷、未糾正的產婦低血容量或低血壓、顱內壓增高、嚴重脊柱畸形等;

        4) 對局部麻醉藥或阿片類藥物過敏;

        5) 神經系統疾病或神經病變并非椎管內鎮痛的絕對禁忌證,但在操作前應進行必要的神經病學檢查并充分告知產婦潛在風險。

        03

        分娩鎮痛的具體流程是什么?

        分娩過程中產科醫師、麻醉科醫師、麻醉科護士、助產士新生兒科醫師之間應團結合作,各司其職,共同保障母嬰安全。

        產程開始后,產婦提出分娩鎮痛要求,產科醫師、麻醉醫師會對產婦目前情況進行評估(包括基本生命體征、病史、用藥史、客觀檢查結果以及是否存在困難氣道、椎間隙異常、穿刺部位感染等情況)。

        當產婦本人自愿同意,產婦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即刻開始實施操作。

        操作時,產婦需要行側臥位,弓背曲腿,身體呈“蝦米狀”,此體位需要保持較長時間,因此盡可能找到一個不費力的姿勢十分重要。

        麻醉醫師選擇合適的進針位置(L2~3或L3~4間隙)后,會進行消毒鋪單,這時產婦后背為無菌區域,因此不可以再用未進行消毒的部位觸碰后背。

        進行局部麻醉后,麻醉醫師將穿刺針從皮膚逐漸進入到硬膜外腔,推注試驗劑量藥物,確認針尖位置,并經穿刺針放置硬膜外導管(為一較細軟管,可連接鎮痛泵進行持續給藥)。

        穿刺完成后,麻醉醫師會協助產婦恢復平臥位,連接鎮痛泵進行給藥,一般數分鐘后藥物會開始起效。

        04

        分娩鎮痛有什么風險?

        同其他椎管內阻滯相比,規范的椎管內分娩鎮痛因應用藥物劑量較小,局麻藥濃度較低,不良反應并不多見。

        1) 阻滯不全/阻滯失?。?/strong>麻醉醫師會評估鎮痛不全的原因,并根據鎮痛不全的表現,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硬脊膜意外穿破:硬膜外穿刺針或硬膜外導管導致的硬脊膜意外穿破可能引發產婦頭痛,此疼痛在大多情況下可自行緩解,通常不超過2周;

        3) 胎心率異常:首先產科醫師需要排除產科原因。鎮痛藥物引起的胎兒心率減慢大多經處理后可恢復正常,醫生會持續觀察胎心變異情況,隨時做好胎兒宮內復蘇準備,必要時進行緊急剖宮產;

        4) 嚴重運動阻滯:嚴重運動阻滯多見于反復單次注射或長時間連續輸注局麻藥,可影響產婦活動,并在第二產程造成產婦乏力,麻醉醫師會調整藥物輸注,必要時停止給藥。

        生育的本質是美好而偉大的,分娩鎮痛技術可以緩解生育之痛,讓每個女生成為母親的那一天更舒適、更有尊嚴,讓每個媽媽都能以更好的身心狀態迎接寶寶來到世界上第一聲洪亮的啼哭。

        參考文獻:

        [1] Melender H.-L., Lauri S. Fear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Experiences of Women Who Have Recently given Birth. Midwifery. 1999;15:177–182.

        [2] Sánchez-García JC, Cortés-Martín J, Rodríguez-Blanque R. Preparation for Childbirth: Coping with the Fear of Childbirth. Healthcare (Basel). 2023 Feb 7;11(4):480.

        [3] Adams SS, Eberhard-Gran M, Eskild A. Fear of childbirth and duration of labour: a study of 2206 women with intended vaginal delivery. BJOG. 2012 Sep;119(10):1238-46.

        [4] Shnol H, Paul N, Belfer I. Labor pain mechanisms. Int Anesthesiol Clin. 2014 Summer;52(3):1-17.

        [5] To WW, Wong MW.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ack pain symptoms in pregnancy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ain 2 years after pregnancy.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3 Dec;82(12):1086-91.

        [6] 程雪,褚梁梁.孕婦選擇椎管內分娩鎮痛時機的最佳證據總結[J].循證護理,2022,8(17):2303-2306.

        END

        作者:朱佳羽首都醫科大學麻醉學博士

        圖源:攝圖網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