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5月28日,第十一屆民建北大“城市發展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辦,論壇就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管理體制建設和生態建設等中國城鎮化過程中持續解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研討。
其間,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室主任、水利部京津冀水安全保障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何凡圍繞“京津冀水資源安全保障”這一主題,介紹了京津冀水資源安全保障總體形勢、所面臨關鍵問題、未來保障目標及科學應對措施等。
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室主任、水利部京津冀安全保障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何凡發言
何凡指出,京津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擾動最強烈、水資源承載壓力最大、水生態系統受損最嚴重的區域之一。長期以來,水資源問題對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近些年來,京津冀水資源安全面臨主要挑戰之一是水資源衰減。
何凡表示,相關研究表明,京津冀所在的海河流域水資源呈急劇衰減態勢。造成衰減的原因包括降水變化、植被增加、農田耕作、地下水位下降和湖庫人工水體建設。其中,降水變化、植被增加是主要因素。而植被增加這一人為因素尤其需要引起重視。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河流域山丘區實施了大規模的“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顯著改善了生態狀況,提高了土壤保持、涵養水源、固碳釋氧、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但也大量增加了蒸騰水量消耗,導致流域產水量減少,造成水資源嚴重衰減。
如何科學地解決水資源衰減問題,何凡認為重點是要優化山丘區治理模式。通俗來說,就是以雨養、節水為導向,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
從京津冀水資源安全保障目標來看,需要兼顧生態保護修復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而隨著京津冀各區域功能定位調整、人口規模變化、產業轉移以及外部環境變化,未來水資源需求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對于京津冀這樣對外部調水有較強依賴的地區,如何科學預測經濟社會水資源需求、合理構建生態環境需水標準等問題,都是確定該地區水資源保障目標的難點。
未來保障京津冀水資源安全,需要對水資源“調荷強載”,一方面堅持落實“以水四定”,以層次化需水調控的方式優化需求側控制,還要研究如何真正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以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另一方面,科學規劃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優化京津冀一體化水網布局,將水網建設與城市的整體發展結合,加強水網的水資源調配、防洪排澇能力,充分挖掘其生態、景觀、航運、文化等各項功能,實現水網效益的最大化。(記者蔡琳 實習生張柳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