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消息!關注眼健康亟須全社會行動起來

        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3-06-08 12:48:36

        【專家點評】

        作者:劉楊(天津市眼科醫院視光中心河西分中心主任)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需要進行眼健康管理。我們在青少年時期可能會近視,成年后易于出現視疲勞,40歲之后隨著調節力的生理性下降,會出現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損害及自然衰老會出現眼睛機能減退甚至眼病損害等。每個年齡段都面臨著如何進行眼健康管理的問題。


        (資料圖)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部門多次出臺文件,要求著重關注兒童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眼健康,聚焦近視及其他重點眼病。就拿最常見的近視來說,隨著近視度數的增加,眼軸增長、視網膜牽拉變薄等一系列變化會增加發生其他眼病的風險。比如:高度近視的人是視網膜脫離的主要人群之一,約占發病人群的70%以上,近視度數越高,視網膜脫離的概率也就越大。有效防控近視增長及降低近視率是眼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

        近視預防,建立兒童眼健康檔案是關鍵。就像家長會定期為孩子測量身高、體重一樣,眼睛的生長發育監測也應從小開始。孩子3歲起就應該定期到專業眼科機構做檢查,建立眼健康檔案,記錄孩子的視力、屈光度、眼軸、角膜曲率、眼底、視功能等眼部情況,明確孩子的眼軸發育及屈光狀態,以及生理性遠視儲備量,一般每半年要給孩子做至少1次眼健康檢查。

        除了定期檢查外,還應注重改善視覺環境、視覺行為。如增加戶外時間,陽光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有抑制眼軸生長的作用,進而有效控制近視的發生發展,因此,建議孩子每天進行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課間休息時要走出教室。同時,減少近距離用眼,做到“20-20-20”原則,即近距離用眼20分鐘后,遠眺20英尺(6米)距離,持續20秒以上。

        對于已經發生近視的青少年,要根據具體年齡、近視度數等因素綜合考慮矯正方案并制定近視防控個性化方案。常用的矯正方式有接觸鏡、框架眼鏡等。在制定矯正及防控方案的時候,還要特別關注孩子的視功能狀態,眼位、調節功能、集合功能、融像功能等,讓孩子在延緩近視進展的同時,也擁有更好的視覺信息處理能力,做到看得見、看得清、看得好、反應快。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戴上眼鏡或做了矯正就一勞永逸,矯正不是一次性的事,一般每6個月要進行隨訪,若隨訪結果較上次檢查度數發生變化,還要根據度數改變多少來確定要不要調整矯正方案。要隨時關注屈光變化,如果進展過快,或者屬于高危人群(父母一方有高度近視、每年近視增長≥0.75D等情況),就要按進展性近視管理。

        孩子們的眼健康管理不單是眼科醫生的事,還是社會、學校、家庭全方位協同努力的結果。期待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呵護孩子們的眼睛,讓他們看得清眼前的藍天、世界的美好。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蘇雁、陳建強、劉茜、張國圣、禹愛華、龍軍、王建宏、張文攀、李慧、王藝釗、陸健、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楊云杰)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07日?07版)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