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滾動:仝小林:中醫的“象思維”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光明網 2023-06-09 18:30:43


        (資料圖片)

        “中醫是自然現象抽提進而上升到哲學高度,既然是自然現象,既然有效,就一定有科學的內涵。”6月7日,在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主辦的“文明的燭火——中國古代科學文化探源系列論壇”主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主任仝小林介紹了中醫“象思維”,指出其在中醫藥傳承和發展方面的重要意義和在當前社會科學研究的廣泛應用的可能。

        仝小林認為,象思維是人類共有的思維方式,但是從古至今,用象思維形成理論并指導臨床來解決實際問題,并且還在不斷豐富完善的只有中醫藥學科。因此,中醫是一個仍然活在當代的中國古代科學,是看得見、摸得著、有溫度的中華文明載體。研究中醫的象思維,能為世界打開中華文明寶庫提供一把鑰匙。

        仝小林介紹,中醫的象思維主要體現在運用望聞問切四診為病人疾病畫像當中。中醫善于觀象,取類比象,進而格物致知,驗之臨床;抽提理論,指導臨床,是形而下和形而上反復循環上升的過程。“把自然之理轉化為中醫之理,其工具就是象思維,”通過陽光的作用與中醫運用溫陽藥物相類比治療抑郁、“苦酸制甜”食物和藥物治療糖尿病等例子,仝小林展示了中醫“象思維”在實際運用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和治療意義。

        對于中醫象思維在現代的發展,仝小林認為,過去中醫對于疾病整個演變的動態判斷并不顯著,尤其慢性疾病沒有辦法觀察。但結合當下科學技術,將通過象思維抽提出來的中醫藥理論,進行進一步科學驗證,把經驗變為能夠用實驗驗證的東西。

        目前,中醫正在迎來非常好的歷史發展機遇。仝小林指出當下中醫發展的趨勢是態靶辨證,其能夠搭建起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橋梁。利用現代醫學判斷療效的標準,搭建宏觀和微觀結合的橋梁,既能夠調態,又能夠打靶,給中醫診療增加“武器”,將大大有利于提升中醫治療的效果。

        對于中醫為世界做出的中華文明貢獻,仝小林認為中醫行之有效,具有其科學內涵。只要找到恰當的研究方法,就有可能揭示其治病的原理。“既為現代科學所認同,又走出與現代科學不同的道路。”通過將中醫象思維與世界先進醫療方法結合,不僅僅達到了實現中醫科學價值的目的,更是提升中華文化自信和加強文化輸出的重要手段。(宋雅娟)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